这两天,全球都在紧张关注一个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爆炸性消息。
11月26日,西方的“黑色星期五”。世界卫生组织在召开紧急会议后向全世界拉响警报:一个令人担忧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株正在世界各地传播,各国亟需提高警惕,采取应对措施。
知名科学杂志《自然》网站25日报道,B.1.1.529最初在南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出现,随后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所在的豪登省迅速传播。
英国《金融时报》26日称,B.1.1.529被认为是南非过去一周确诊病例激增的原因。当地卫生官员透露,早期检测结果显示,24日豪登省的约1100例新增病例中,90%都是由其引发的。
世卫组织发布声明,将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翻译过来:奥密克戎。
(图:来源自网络)
新加坡和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
一直以来都在刻意淡化新冠病毒影响,放开国门取消限制措施选择“与病毒共存”。
这次为何都突然紧张?
这或许和双王炸“新冠+艾滋”有关!
据英国《卫报》报道,非洲南部国家博茨瓦纳发现新冠病毒的新变,且新冠病毒新变种在南非迅速传播。专家称,该变种病毒的威力很可能比现有的Delta 病毒更可怕。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家巴洛克斯称,该变种可能从艾滋病患者体内进化而来。
刺突蛋白是病毒的关键部分,新冠病毒通过它识别人体ACE2蛋白进入人体细胞,令科学家震惊的是,B.1.1.529新冠病毒变体包含了两个弗林蛋白酶切位点突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汤姆·皮科克博士在推特上称,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两种突变同时出现在一个毒株中。
他指出,这一新变异毒株的突变情况“非常可怕”,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变异毒株都要可怕”。目前这个新变异毒株出现了32处刺突蛋白突变,相较之下德尔塔毒株的刺突蛋白突变为16处。
根据南非媒体此前报道,在216天的时间里,一名患有晚期HIV的南非女性体内的新冠病毒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当时,科学家便指出,南非纳塔尔省新冠病毒新变种频繁出现和该地区艾滋病的高流行之间可能存在着联系,该地区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是HIV阳性。
目前世卫已收到不到100个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株B.1.1.529的报告,其中发现了大量的突变,而且,有两例已经发生在中国香港...
(图:来源自网络)
据统计,南非的艾滋病患者累计超过820万,是全球最大的艾滋病患阵营。
而新冠+艾滋的组合病人早在今年6月就有报道。
同样也是在南非,当地研究人员在一个36岁艾滋病晚期女性患者身上发现潜在的新冠病毒突变。
这个妇女感染新冠216天,病毒在她体内完成32次突变。
但是问题出在,当时没有证据能表明艾滋患者感染新冠会产生严重医疗后果,所以这个发现像个小浪花一样冒出又平静。
不过,相关的研究人员并没有无视,当时就推论这是个超级大麻烦:如果出现更多的相似病例,那么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会成为“全世界的变种工厂”。
原本的新冠病毒,以及后来的变异毒株,包括德尔塔,更容易感染的是弱势群体,即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小孩、孕妇。
不过,这次变异更加的危险...
据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Joe Phaahla)表示:目前当地感染新毒株的病例以年轻人居多,集中在以首都比勒陀利亚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
并且最开始爆发的时候没有什么其他特征。
就跟普通的新感染群一样,令人麻痹大意,最初的感染群发生在一些大学内,跟聚会有关。
但是这只能说明,奥密克戎在年轻人的群体中迅速传播。
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更容易感染年轻人。
(图:来源自网络)
从首次报告到被列为“需关注的变异株”,奥密克戎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可谓十分迅速。
目前已公布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奥密克戎毒株S蛋白区域发现的不少突变,都在德尔塔和阿尔法等毒株上发现过,而且被证实与这些毒株具有的高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有直接的关联。
奥密克戎带来的威胁还表现在对疫苗效力的影响上。
目前,多数新冠疫苗是针对S蛋白所设计,例如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奥密克戎毒株在刺突蛋白上出现大量突变,不禁引发是否影响疫苗效力的担忧。
牛津大学研究病毒进化的生物学家Aris Katzourakis表示,现在迫切的问题是,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因为它变异的地方太多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