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中国人下南洋,善心和大爱下建立了这间闻名新加坡的医社

2021-12-01     缘分     28567

除了医疗保健,善济还积极参与社区慈善活动。在冠病疫情期间,许多中医师鼓励看诊者配合抗疫措施,包括积极接种疫苗。善济还组织了许多捐赠活动,为受疫情影响的人士分发日常必需品。

卫生部设立了800万元的中医药研究补助金,鼓励本地中医与西医携手合作,共同进行临床研究。善济拥有强大的临床设备网,有条件与本地各大公共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通过循证医学,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持续发展,并提升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想加以表彰善济为社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善济与伙伴、赞助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建立了坚固的联盟,共同提升了我们的社区凝聚力与精神。我相信善济会继续努力、激励更多人士回馈社会,共同建设一个更亲切、更有爱心的新加坡。

王志豪先生

国防部高级政务部长

善济医社顾问

致善济医社120周年庆的献词

120年前中国人下南洋,善心和大爱下建立了这间闻名新加坡的医社

今年是善济医社成立120周年,亦是善济医社第84届董事会(2021-2023年)就任。在这喜庆的时刻,我衷心祝贺善济医社新任董事会。

善济医社成立于1901年,是卫生部注册的社会服务组织。它不分种族和宗教,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中医问诊及低收费的治疗。它亦致力确保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的患者,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皆能得到良好的护理。

善济医社除了中医服务,还积极参与社区慈善活动、宣扬健康意识、鼓励保健活动、推广慈善精神、传播正能量,以及强调爱国互助的重要性。

过去的7年,即2014年至2020年,善济共服务了约230万看诊人次,并发出450万药帖。未来5年,即2021年至2025年,看诊人次估计将高达250万人次,而发出的药帖估计为480万帖。

帮助一位病患者,就可间接或直接帮助整个家庭。我希望更多的捐助者能够支持善济医社的慈善工作,成为其合作伙伴,一起关怀弱势群体,以及建设一个健康、和谐与充满正能量的社会。

阀贺米先生

东南区市长

善济医社顾问

致善济医社120周年庆的献词

120年前中国人下南洋,善心和大爱下建立了这间闻名新加坡的医社

衷心祝贺善济医社120周年庆典。

善济医社自1901年开始,从1间诊所发展至目前全岛有13间诊所的社会服务组织,即便是在充满挑战的时期,善济依然不分种族或宗教,为社会大众提供低收费的治疗。

疫情当下,全民应齐心协力抗疫情,大家互相扶持,为需要援助的社会大众提供帮助是极为重要的。大家众志成城,定能为建设一个更强大,更坚韧团结的社区取得显著的进展。

我要感谢善济多年来对社区所付出的贡献,并期待我们继续携手合力,服务社会。

拿督陈贤进博士

善济医社永久荣誉主席

致善济医社120周年庆的献词

120年前中国人下南洋,善心和大爱下建立了这间闻名新加坡的医社

我衷心祝贺善济医社成立120周年。

善济医社自1901年起,一直为社会上的贫困和需要援助的人士提供免费的中医服务。在卓顺发主席的领导下,善济从一间诊所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3家分社,每天服务大约1000名患者人次的规模。

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先生一直倡导“宽容、大爱、慈悲、感恩、祝福”的五大文化价值观,不仅深入患者的内心,也融入了慷慨捐赠的善心人士的内心。

我与已故妻子一直致力于帮助社会上需要援助的人,因为我相信“为人类服务是最好的工作。”我们要以愉悦的心情行善。行善是从心而发。每个人都可以在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善捐款,无论大小,不要为了善小而不为。我们无须与他人比较捐款的多寡。善济医社自发设立的《建国一代医疗基金》和《督潘曹瑞兰博士纪念基金》来关怀建国一代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值得表扬的。

我希望善济医社继续传承“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宏观信念,继续它的使命--不分种族、宗教或国籍,为社区提供服务。我谨鼓励各界善心人士与善济光明同行,共享善举,让善济在我们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社会,继续服务年长者和需要援助的大众。

卓顺发太平绅士JP,BBM,PVPA

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

致善济医社120周年庆的献词

120年前中国人下南洋,善心和大爱下建立了这间闻名新加坡的医社

未来 善良慈悲光明之路还是很长。

在善济医社担任义务执行主席已经12年了,这些年全身心为慈善事业忙碌,没有领取薪水,更没报销任何费用。这期间学习了很多,很感恩也很感动,看到病人一天天地恢复健康,心里充满了温暖、阳光与光明。慈善就是坚持,奉行慈悲与善良,大爱与同理!

生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命,大爱同理,发光发热。我接触过很多很多的弱势群体,看到很多的无奈及当下的迷惑;见到无数的痛苦、彷徨与苦难......其实很多人的痛苦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负能量,而不是身体。因此让我领悟到我们更应注重自我内心的健康。在点亮自身生命的明灯时,把善良与大爱传递下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光明与意义。在自我生活的道路上,无论发生什么、遇到什么、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都可以懂得承担,取舍放下。不彷徨、不傲慢、坚持不懈地用智慧、光明与勇气去面对、去反省、用谦卑的心态自我提升。光明正大勇敢无私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