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企業不再是首選 中國年輕人爭相「上岸」搶當公務員

2021-12-01

在中國,一個人進入體制內工作,打政府工,吃公家飯被稱作「上岸」。

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官員轉戰商海,這種行為被稱為「下海。

與之相對的,考上公職,進入體制內工作,因此就被稱作「上岸」。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時期,「下海」到私人企業工作曾是不少年輕人畢業後的出路,但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形態丕變,「上岸」反而成了一股潮流,越來越多青年才俊想考取公務員(35歲是國考的年齡頂限)。

《經濟學人》今年5月的一篇文章很形象地形容了這種現象。

若是在10年前,進入跨國公司應該會是頂尖大學畢業生的第一志願,因為這不但很酷,而且說明你有國際視野,還能週遊世界。

如果是在五年前,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會爭相加入阿里巴巴、騰訊或華為這類中國本土的科技巨頭,因為該公司不但提供高薪,還有著自由思想的文化,同時似乎也更尊重年輕人。

如今,優秀的年輕人則會選擇做官,或成為一名公務員。

考取公務員已成為時下不少年輕人的第一志願。(微博)報考公務員人數破紀錄 中國國考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報考人數說明了這種趨勢。

據中新社報道,今年一共有212萬人報考中國國考,首次突破200萬門檻,比去年的158萬多了35%。

相較之下,2009年的報考人數是105萬,2003年則是12萬5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釋出的國家公務員崗位只有3萬1200個,考上的機會是68分之一,人們想上岸還不一定上得了。

除了透過國考成為國家公僕,事實上還有更多人參加了地方政府所開辦的公務員考試。據《南華早報》報道,今年參與地方公務員考試的人數高達900萬人,且多為新近畢業生。

另外《第一財經》也報道,北京大學官方發布的《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該校有超過75%的畢業生最後進入了體制工作(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

除了中國本地大學的畢業生,一些留學海外的海歸精英也開始以加入公職體系為目標。

報考公職已成新潮流。(視覺中國)私企逐漸失去吸引力 由於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惡化,加上當地社會邁入老齡化,不少年輕人爭相「上岸」。對他們而言,在經濟和社會氛圍有所轉變下,公務員工作相對穩定和有保障。

北京當局近來對私人企業加大力度的監管行動,進一步降低了後者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據《南華早報》報道,一所廣東著名大學的部分畢業生就拒絕了華為和騰訊等公司開出的高達40萬元(人民幣,下同,8萬5600新元)年薪,轉而接下網絡警察的工作。

此外,儘管中國國內科技巨頭提供誘人的高新,但員工在35歲或40歲失業的可能性不小,所謂的「996」工作時間表(即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也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

阿里巴巴等頂尖私企對新近畢業生的吸引力正逐漸褪色。(路透社)事實上,中國公務員的薪資待遇也越來越接近頂尖私企的水平。

在大灣區和長江三角洲這類發達地區,一個鄉鎮一級單位的初級公務員年薪可達到16萬元,深圳的一名主任科員則可領取超過30萬元的年薪。

公務員的退休福利亦比私人企業來得優渥。

雖然暫時比不上頂尖私企的薪資水平,但公務員的工資相對其他私企員工來說還算是不錯的,而且增長幅度更快。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當地」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年薪為9萬501元,比2018年增長9.8%,」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年薪則是5萬3604元,比上一年增長8.1%。

也有一些分析指出,始於2012年的反腐敗運動改變了人們對官場的看法,讓不少瞧不起公務員工作的年輕人轉向捧上鐵飯碗。

商業活動近年受國際和國內政治因素影響、公務員待遇提升,以及人們求穩的心態,都讓搶「上岸」吃公家飯成了時下年輕人踏入社會的第一選項。


相关文章

  • 轎車失控直接衝進咖啡店 馬國婦女吃早餐慘被撞死
  • 【GE2025】徐順全:民主黨為三巴旺市鎮制定了發展藍圖 就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建議
  • 【GE2025】李智陞:行動黨的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 始終以居民為中心
  • 印巴連續三晚交火 巴軍殺死54名武裝分子
  • 涉持假護照入境馬國販毒 47歲獅城男新山落網
  • 柬埔寨一酒店房間遭縱火 中國籍男嫌犯被捕
  • 曼谷大樓在緬甸強震中倒塌 釀63死31人下落不明
  • 馬警搗毀偽造銀行卡團伙 逮捕42歲新加坡男子
  • 德輪胎巨頭關閉46年馬國工廠 近千員工料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