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獅城 多元文化碰撞出多彩建築

2021-12-02

新加坡社會文化多元,尊重不同的宗教、種族和文化,提倡宗教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實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人信仰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等。新加坡確實稱得上多宗教融匯的大熔爐,這裡有著各式各樣的宗教建築,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已被列為國家古蹟,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慶祝活動。

馬里安曼興都廟

Sri Mariamman Temple

目前在新加坡領取工作準證的印度客工超過十萬人,占比9.2%。1827年落成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就是為了那些來自南印度納德邦(Tamil Nadu)的社群服務。

廟宇成為初臨本地的移民的落腳處,並提供短期住宿,直到他們找到工作為止。這裡也是本地唯一為信徒主持婚禮儀式的場所。嬰兒滿月時,父母親抱著愛情結晶來到廟裡,接受神靈的祝福。

泰米爾文的Mari是「雨」,Amman是「女神」,因此諸神馬里安曼就是教徒信奉的雨神。在古印度這個農業社會,大家都希望風調雨順,莊稼有好收成,因此雨神地位崇高,受到萬民的敬仰。印度有超過90%國民信奉興都教。

佛牙寺龍華院博物館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and Museum

跟兩百年歷史的印度人宗教場所相比,2007年落成的佛牙寺龍華院顯得格外新穎,也莊嚴宏偉多了。金碧輝煌的四樓大廳供奉著佛祖的臼齒,訪客只可隔著玻璃遠觀。

佛牙寺供奉的是彌勒佛,也是未來佛。根據佛經記載,彌勒是繼釋迦牟尼之後來到人間救濟眾生的佛。一般見到的彌勒佛的形象量大福大,心廣體胖。大肚彌勒佛是宋代才流行開來的,大肚能容天下事,提醒世人學習包容。龍華院大殿供奉的彌勒佛並不肥胖,相信現在的寺廟已經很少類似的造型了。

寺廟的名稱源自佛教徒心目中佛陀留下的犬齒,人們在佛陀火葬之地印度拘屍那伽城發現此物,並一直供奉展示。位於寺廟三樓的佛教文化博物館收藏著各式各樣珍貴的佛教文物,例如骨頭和舌頭聖物,聖光殿 (Sacred Light Hall) 位於四樓,陳列著寺廟的鎮廟之寶。

佛牙舍利被安置於重 3500 公斤的巨大佛塔之中,該塔由 320 公斤黃金製成,其中 234 公斤黃金來自於信徒的捐贈。遊客只能從公共觀賞區膜拜觀賞佛牙舍利,只有僧侶才能進入佛牙舍利間。

天福宮

Thian Hock Keng Temple Mural

還沒到天福宮時,先會看到路邊幾家香燭鋪子,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國內,接著往前走就會看到天福宮了。天福宮供奉的是在護航的「媽祖」,閩南人揚帆出海前和抵達大陸上岸後都要祭拜媽祖庇護,這座建於新加坡的天福宮便是早期閩南人的聚集之處。

這座寺廟充滿了濃重的中國南方傳統建築風格,使用了石材、瓷磚以及木材、龍鳳裝飾、精美的雕刻與宏偉的圓柱,更讓人稱奇的是,整座建築未使用一根釘子。

寺廟中清朝光緒皇帝於 1907 年御賜的匾額也值得一覽,反映了天福宮在新加坡與中國歷史與傳承中的非凡地位。

蘇丹回教堂

Masjid Sultan

蘇丹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回教建築的主祈禱堂,據說可容納多達五千名教徒同時進行禮拜。遠遠望去,教堂頂是兩座金黃色的大圓頂,此外,有4個對稱的宣禮塔,以及許多小亭和小塔。

參觀教堂的時候千萬別忘了仔細看看穹頂底座,其周邊圍繞了一圈由信徒獻上的玻璃瓶底,散發著耀目的光芒,也為這裡增添了更多神聖的氣息。

聖安德烈教堂

St. Andrew's Cathedral

聖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最著名的一座歌特式教堂,建於1856年至1861年。教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高高的尖頂直插藍天。

這座教堂據說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但教堂卻仍舊那麼光彩照人,原因在於教堂外牆所粉刷的石膏是由貝殼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調成糊狀,再放入浸泡到柔軟的椰子殼製成的,將其塗在建築的表面,不容易出現裂痕,而且潔白有光澤。古人的智慧還是相當讓人敬仰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