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产品的选择性披露或脱钩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众多机构已经开始制定披露标准来积极应对。
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并未取得显著进展。由于最近DWS集团丑闻等“漂绿”风波,这一领域也引起了关注。
“漂绿”(greenwashing),是由“绿色”(green)和“漂白”(whitewash)合成的一个新词,用来说明一家公司、政府或是组织以某些行为或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
德意志银行旗下的DWS集团正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检察官以及德国监管机构的调查。该公司的前任可持续发展主管声称,公司在实施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规划时遇到了困难,有时会向投资者描绘带有夸大成分的美好图景。
ESG投资产品的“漂绿”逐渐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许多机构正在制定相关信息披露标准以应对这一问题。
作者简介
扫码查看
英文简历
Lawrence LOH | 卢耀群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教授
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
(CGS)所长
教研领域:公司治理、科技政策、战略管理等
Yvonne Yock | 郁淑桦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CGS)
副研究员
紧随COP26之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RFS)基金会受托人宣布了3项新举措。
1 首先,它将创建一个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其目的是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披露标准,以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2 其次,它将统一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和价值报告基金会(Value Reporting Foundation)的可持续发展披露标准(后者包括综合报告框架和SASB标准)。
3 第三,它将公布技术准备工作组提出的气候模拟和通用披露准则。技术准备工作组由IFRS基金会受托人组成,负责ISSB的初步工作。
类似地,CFA协会也为投资产品制定了一套全球化ESG披露标准,以保护投资者免受“漂绿”的影响。投资产品ESG披露标准主要关注产品的ESG方式。
在监管层面,国际证监会组织理事会(IOSCO)发布了一套ESG相关产品的监管建议,还就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金融和投资者教育提出了建议。
就“漂绿”而言,它指的是引导消费者相信企业的环境实践是环境友好的,或者企业销售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2021年10月3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与会各国领导人和谈判代表最终达成协议(图片来自COP26)
新的披露标准
“漂绿”包括选择性披露或脱钩。选择性披露指的是夸大与环保相关的正面信息,隐瞒负面信息。脱钩意味着尽管企业社会行为表现不佳,但企业在向外界宣传时有意带了正面的倾向。
对于ESG产品的“漂绿”包括过度吹嘘可持续性的误导性营销材料,用相反的方法筛选公司,以及包含ESG分数较低公司的组合。
当公司有选择性地仅披露有利内容或披露未证实内容时,它们也可能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漂绿”。
新加坡国立大学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CGS)在2020年发布的《东盟国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东盟国家只有15%的上市公司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寻求外部保障。
我们随后发布了一份报告,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566家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为样本。我们发现,所有公司都提到了ESG成就的积极影响,但只有66%的公司提到了消极影响——即使这些方面至关重要。18.4%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得到了内部保证,但只有2.8%的企业有寻求外部保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