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核心的問題是,工人黨是在什麼時候知道辣玉莎撒謊,工人黨為何又沒有及時出面澄清。
工人黨領袖是在8月3日撒謊事件後的一周,才從辣玉莎口中知道她說的話不是真實發生的事。
這裡且讓我們「事後諸葛」一下:
如果工人黨一知道她說了假話,即刻向國會道歉,並說明真相,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撒謊事件。
畢丹星的說法是,每一個工人黨議員自己都是一個領袖。
如果這是工人黨黨內的行事作風,那麼這是該黨「有史以來」的明文規定?還是黨內的潛規則?
身為議員,不管是在朝或在野,當然都必須為自己在國會內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負責。他們的言行和判斷能力也反映了黨的紀律和作風,不能說「糾錯」是完全個人的事。
當辣玉莎在國會中重複她的謊言的時候,國會中的工人黨領袖應該有責任出來指正。
況且,畢丹星還是頂著一個「國會中反對黨領袖」的帽子,但他以及其他工人黨領袖卻選擇保持沉默,一副事不關己的超然態度,直到現在面對社會。他們在事發時的不介入,不糾錯,是撒謊事件擴大的最根本因素。
畢丹星的自圓其說,可能導致反效果。
辣玉莎的個人受性侵害經歷,若不是這個事件的暴發,也可能是永遠埋在她個人心坎深處,性侵受害者一般上都不願公開自己的不幸遭遇。
但是辣玉莎個人的經歷並不能為她在國會的撒謊行為合理化。她「被逼」公開自己也是受害者,更像是在為自己的不誠實行為製造開脫的藉口或是博取同情。
對於個人遭遇,她有個人隱私權保留秘密,拒絕透露更多詳情,不管是國會或是她的黨同僚,也只能表示同情,不便多問。
這個事件對辣玉莎和她的家人是一沉重打擊,她所屬的黨因此蒙羞,盛港集選區的其他三位議員的士氣也肯定受到影響。
隨著辣玉莎的退黨,失去議席是必然的發展,請辭議員職務只是個必須走的程序。
接下來,就看調查辣玉莎事件的九人國會特權委員會的調查結果。
國會將如何處置辣玉莎,工人黨已經心裡有數。它搶在國會特權委員會之前發表它的黨內調查結果,在於表明它的主動性,但它的主動性來得有點被動,否則辣玉莎事件也不會越鬧越大。
不會出現需要補選的局面!
根據新加坡的選舉法令,集選區內若有議席突然懸空,不必補選。有關的政黨可以作出安排,讓其他議員分身照顧失去議員的選區,除非所有集選區議員都辭去議席才需要補選。盛港集選區的另外三名工人黨議員何廷儒、蔡慶威以及林志蔚副教授均表示,不會集體辭去議席。
27歲的辣玉莎是本地歷來最年輕的議員,但是年輕不是犯錯的藉口,尤其是身為堂堂議員。
誠實和信用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美德,這個連小學生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