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窟到首富,靠戰爭發家,揭秘油漆大王吳清亮傳奇人生

2021-12-05

根據《胡潤2021年全球富豪榜》的數據顯示,立時集團創始人、「油漆大王」吳清亮以1420億元的財富再次成功登頂新加坡首富。

目前,立邦油漆是全球最大的油漆製造商,吳清亮所在的吳德南集團是立邦油漆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9%。

擁有跨越半個世紀的創業史,出生寒微,命運多舛,吳清亮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超越階層,獲得財富的?

命運多舛,從不言棄

吳清亮祖籍是廣東省潮州市,他出生於1927年,今年已經94歲,踏入了耄耋之年。

在他還未出生之前,家裡就窮困潦倒,家徒四壁,時常吃不飽飯,走投無路之際,父親吳松昌只好遠赴南洋,去新加坡打工,做些苦力活,希望以此來養活家人。

但吳父去了新加坡,卻還是沒能掙到錢,家裡常常困頓得揭不開鍋,吳父走後,家裡沒有勞動力,日子愈發艱難。

迫不得已之下,吳母李秀英只好和親戚朋友借了點路費,帶著兩個女兒,挺著大肚子,踏上了尋夫的路。

靠著好心人的救助和一路打聽,吳母李秀英終於在新加坡找到了丈夫吳松昌。

但吳松昌在新加坡的日子也過得十分艱難,餓得骨瘦如柴,連養活自己都十分艱難。

日子總要過下去,就這樣,一家人住進了貧民窟,在新加坡呆了兩個月後,李秀英就在貧民窟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吳清亮。

在貧民窟過日子並不容易,一家人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常常要為生計發愁,但幸運的是,在附近有所潮汕人捐助的學校,吳清亮順利地在那裡讀完了小學。

童年時期的吳清亮

可命運總不肯讓人有喘息的機會。

剛念完初一,戰爭就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入侵新加坡,學校被迫停課,很多工廠都倒閉了,吳父也丟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更難了。

為了彌補家計,學校停學之後,吳清亮就到賣魚網的姐姐姐夫家幫忙,做點小生意,養活家裡人。

許是因為潮汕人與生俱來的經商天賦吧,生意雖小,但只要用心經營,總會有回報,不過兩三年,吳清亮就賺到了兩萬多新加坡幣,這在當時,已經可以買一座很漂亮的房子了。

那一年,吳清亮也不過14、15歲。

手裡一下子有這麼多錢,吳清亮底氣十足,他決定干一番「大事業」,在朋友的建議下,他開始籌辦汽水廠。

但做人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做生意更是如此,因為沒有經驗,不懂操作,不過一年的時間,吳清亮手裡的錢很快就賠了個精光。

無奈之下,吳清亮只好四處找工作,因為個性踏實,又勤勞能幹,很快,便有一位好心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

那是吳清亮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在一家五發商貿行做銷售,賣的就是油漆。

抓住機會,才能獲得財富

吳清亮頭腦靈活,膽大心細,憑藉優秀的經商才能,他很快就成為當時門店數一數二的銷售員,他白天做生意,晚上學習油漆知識,開始自學調配油漆。

那時,他留意到了一個很多人都忽略的「門路」,那就是二手油漆,新鮮的油漆價格總是很貴,但其實市場內部有很多已經過期或開封沒使用完的二手油漆,價格便宜,而且量大。

於是,吳清亮開始低價收購這些二手油漆,然後自己研究倒騰,重新調配,這些二手油漆一經他的手,總能變廢為寶,賣個好價錢。

一開始,吳清亮只是把二手油漆翻新當成了一個副業來做,主要收入還是依靠自己上班當業務員的工作,可漸漸地,副業收入超過了主業,時間上也沒辦法兼得。

於是,他只好帶著歉意辭掉了業務員的工作,開始專心做自己的油漆生意。

1949年,22歲的吳清亮開了一個小店,專門販賣二手油漆。

當時的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軍方要公開拍賣剩餘物資,這其中就有一大批臭烘烘的二手油漆。

吳清亮一眼相中了這些油漆,以極低的價格入手,通過自己的苦心鑽研和學習,終於將這批油漆全部變廢為寶,吳清亮將自己一手翻新的油漆起名為「鴿牌」。

1950年,朝鮮大戰爆發了,因為戰爭,許多物資都變得十分匱乏,物價瘋狂上漲,這時,吳清亮手裡持有的二手油漆也變成了香餑餑。

那時,吳清亮從英國政府拍回來的油漆是兩塊錢一大桶,經過他的調配,可以生產出10小桶,每小桶能賣40元,兩塊錢拍賣回來的油漆,經過吳清亮的手,就變成了400元,整整翻了200倍。

果然時勢造英雄,但若沒有聰明的腦袋和勤勞的雙手,即便有機會,也很難抓住。

戰爭過後,新加坡經濟開始騰飛,吳清亮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因為一直做二手油漆翻新的工作,所以他一直被人叫做「臭漆王」。

但吳清亮並不滿足於此,他始終認為,比起一直倒騰二手油漆,只有用更好的技術,生產出優質的油漆,做出真正的品牌,才能使一個企業真正紮根,才能有更多機會做大做強。

這一次,他同樣抓住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那時,日本排名第一的油漆公司——日本塗料公司,有意在新加坡開設工廠,拓展市場,吳清亮爭取到了與他們合作的機會。

1962年,吳清亮與日本塗料公司合資創立了立時集團,吳清亮所在的吳南德集團占百分之60的股份,日本塗料公司持百分之40的股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與日本公司合作後,吳清亮正式開始拓展他的商業版圖,他開始進行產品輸出,進軍東南亞市場,在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開設分公司,公司規模急速擴張。

不忘本分,建立邦交

洋裝雖然穿在身,但吳清亮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中國。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許多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都回到國內做生意,吳清亮也看到了機會。

1990年,新加坡與中國建立邦交,吳清亮得知這個消息十分激動,取建立邦交中「立邦」二字,成立品牌,準備進軍中國市場。

可事情卻沒有想像中的順利,那時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很發達,大多百姓連油漆是什麼都不知道,想讓立邦油漆走入千家萬戶,更是難上加難。

在中國市場投入了不少錢,可都見不到水花,油漆賣不出去,賠得血本無歸。

可吳清亮卻不肯放棄,他始終相信中國的未來,堅信東方的巨龍只是暫時的沉睡,很快就會甦醒。

吳清亮心甘情願在中國賠錢,賣掉了大部分的分公司,變賣其他產業,專注塗料行業,將其他公司的利潤拿出來,借給集團,再向中國市場注入資金。

就這樣,立邦中國前期靠著燒錢和其他公司的扶持,艱難地撐了下來。

為了讓人們熟知立邦,並使立邦油漆走入千家萬戶,吳清亮決定開始打造品牌,利用品牌效應,帶動消費。

於是,吳清亮請人為立邦油漆定製了廣告視頻,與央視一套及地方電視台合作,將立邦油漆通過電視廣告的方式,走進了人們心裡,更走進千家萬戶。

廣告效應先入為主,品牌理念深入人心,這一仗,奠定了立邦油漆在國內的地位。

在此之後,中國的經濟也迅速騰飛,消費升級,油漆的需求量越來越高,打響品牌後的立邦油漆,銷量一路飆升,成為了中國塗料產業的第一名。

從虧本到第一,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何來一路高歌猛進,做生意者,最講究的便是格局。

成功進軍中國市場後,吳清亮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

數年來,他多次回到家鄉廣東省潮州市,為家鄉捐錢修路,建校育人,累計捐贈物資3000多萬餘元。

為了使家鄉人民能夠擺脫貧困,吳清亮捐資建築了發電廠、水廠、修建了環鄉村道和橋樑四座,使家鄉面貌煥然一新。

為紀念父親,吳清亮耗資千萬在家鄉捐建了以父親名字命名的「松昌中學」,為了紀念母親,他先後在家鄉大吳村口潮汕公路旁捐建了「秀英亭」、「秀英台」,供鄉親、路人觀賞、休息。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吳清亮先生這一生的經歷十分傳奇,從貧民窟走出來的油漆大王,在那個艱難的年代,靠自己的雙手打拚出一番事業。

只有抓住機會,不忘初心,才能越走越遠。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