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报道包括:
一、中国男子康复半年后在南非二次感染上新毒株
二、卫生部: 新毒株传染力更 强,现有疫苗仍适用
三、澳州批准儿童接种辉瑞疫苗
四、确诊病例增长率降至0.63,ICU占用率降至54.7%
五、昨晚通报2起死亡病例,年龄皆为70岁
六、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278%,社区病死率维持在0.404%
七、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升至28%
八、ICU病危插管仍有1起青少年病例,已有5天
九、普通病房人数降至656人,占用率降至39.8%
十、社区护理中心(方舱医院)在治/隔离降至8982人
中国男子康复半年后在南非二次感染上新毒株
新毒株奥密克戎在南非以及全球持续扩散。一名中国籍男子几个月前在南非不幸感染冠病病毒半年后,再次“中招”,而他这次感染的是变种毒株奥密克戎。
图源:快手@小郝在南非
这名男子姓郝,32岁,来自中国江苏南通。今年4月13日出国外派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原计划是在南非工作半年。
今年的6月17日,他感染了冠病后开始在家隔离。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吃药进行治疗后身体逐渐好转。
10月21日,他接种了辉瑞疫苗。
他表示 ,11月28日他 曾前往超市,11月 29日 在 当地一家咖啡馆与客户 开会,但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感染的。
11月29日,郝先生开始出现身体不适。一直昏睡。当郝先生与妻子视频通话时,妻子发现他的身体情况不太好。于是,郝先生便去前往当地医院进行冠病检测。12月1日再次确诊,而且感染的还是奥密克戎毒株。
他的症状包括口渴,以及 “肺部感觉特别干”。
卫生部:新毒株传染力更强,现有疫苗仍适用
新加坡卫生部今天(12月5日)发布文告称,在过去的几天里卫生部一直在审查来自南非和其他国家的报告。卫生部就目前了解到的Omicron变种毒株信息,向公众进行了更新,包括以下几点:
1. 抗原快速检测 (ART)
卫生部一直在密切关注关于ART对Omicron变体敏感性的研究。目前的分析表明,除了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试外,ART作为检测冠病感染(包括Omicron 病例)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因此,检测仍然是及早发现和初步遏制传播的关键。
2.变种毒株传播性更强,二次感染风险更高
来自南非和全球的早期临床观察表明,该变种可能更具有传播性。与Delta和 Beta变体相比,它还可能有更高的二次感染风险。这意味着从COVID-19中康复的个体再次感染Omicron 变体的可能性更高。
3. 感染后大多人的症状轻微
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的病例大多表现出轻微症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Omicron 相关的死亡报告。感染病例报告的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疲倦和咳嗽。
尽管南非的年轻人和儿童中有更多与Omicron相关的住院治疗,但这可能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人群感染率高。其次,有报道称,这也是由于现有因非 COVID-19相关疾病住院的患者被检测出Omicron变体呈阳性,并且患者大多出现轻微症状。
不过,现在就疾病的严重程度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疫情最初是在一个人口较年轻的大学城发现的。据南非卫生专家称,迄今为止,这一人群的住院时间都很短,大约为一到两天。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卫生部将需要获得有关老年人感染的更多信息,以评估该变异是否比Delta变异更严重。
4.现有冠病疫苗仍适用于Omicron变体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有一种新观点,即现有的冠病疫苗仍将适用于Omicron变体,特别是在保护人们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方面。然而,与以前的变种相比,关于感染和严重疾病的疫苗有效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未来几周将提供有关该变体生物行为的更多信息。与此同时,科学界已达成强烈共识,即我们应该接种疫苗和加强疫苗以保护自己免受任何现有和未来的COVID-19变种的侵害。
5. 预计全球范围内将出现更多Omicron病例,包括新加坡
新加坡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不久的将来可能在边境和社区内发现更多病例。卫生部将继续与全球卫生当局沟通,研究和了解 Omicron 变体,以便制定最佳应对措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