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掀移民潮:有小孩的家庭占七成,英國是首選目的地

2021-10-18

香港近期上演1997年回歸以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目前看來,還沒有止息的跡象。

移民浪潮下,不少情侶和親人朋友只能被迫別離。(法新社)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今年年中的香港人口,比去年同期少了1.2%,創下上世紀60年代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自去年6月香港實施國安法以來,已有8萬9000多人選擇離開香港。

學生退學潮亦相當明顯。港島校長聯會副主席詹漢銘透露,他管理的學校的小學一年級新生人數比去年少了10%,相當於少了100多人。

根據香港教育局的資料,香港小學今年的一年級開班數比去年少了64個。

目前已解散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今年5月的調查發現,有30%的受訪學校有超過20名學生退學。

另一親建制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也在今年3月指出,當地有九成幼兒園面臨收生人數下滑的窘境,超過一半的幼兒園校長認為,這和家長移民海外脫不了關係。

為了孩子而移民? 香港去年推出國安法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台灣等地就先後對港人開放了特殊移民簽證渠道。

其中,作為曾經的殖民母國的英國,更是大批港人的首選目的地。

英國去年7月針對港人推出了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新制度。據估計,香港750萬人口當中有540萬人符合資格。

在新制度下,申請獲批的港人和他們的家屬可以在英國居住、工作和求學長達五年時間,並且能夠在六年後申請成為英國公民。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月31日至6月底,近6萬5000名港人提出了移民申請,其中有近4萬8000份申請獲批。

值得注意的是,一項居英港人團體的調查發現,有意遷往英國的港人平均年齡為37歲,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受過大學教育,且大多數都擁有小孩。

相關趨勢準確反映在香港各級學校學生人數的減少。

除了對香港近年來局勢惡化,以及政治和言論自由等各方面收緊的失望,北京和港府決意在各階段教育納入所謂的愛國主義元素,顯然也是有小孩的香港家長決意離開香港的原因。

北京和港府想把下一代培養成忠誠順從的「愛國愛港」人士,讓許多教師、學生和家長感到擔憂。他們認為,過去珍而重之的批判性思維,和不受過度鉗制的言論自由,將從此在教育中蕩然無存。

這些家長不希望孩子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成長,因此只要有經濟能力,便會選擇移居海外。

據《紐約時報》報道,一名移民顧問透露其業務在國安法實施後激增,當中有小孩的家庭占了70%。

一些專家預測,香港的移民潮可能會在明年進一步達到高點。不少家庭早已鐵了心離開,只不過現階段,他們還需要時間在財務等方面做出相關準備。

北京和港府立意在香港各個教育階段納入愛國教育元素。(紐約時報)移民英國的日子未必好過 移居英國的港人大部分已有家室,且多數事業有成,其中曼徹斯特和位於倫敦南部的薩頓是他們的熱門落腳處。

但成功離開香港,卻不意味著一帆風順。

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半在BNO制度下移居英國的港人,直至今年8月底仍處於待業狀態,只有18.5%成功找到全職工作。

語言和工作文化不同是最大的障礙,另外,也有過去在香港從事高薪白領工作的移民如今只能低就,從事一些薪資較低,或需要出賣勞力的工作。

例如,一名過去在航空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居英港人,如今只能在一家倉庫的生產線工作;一名女會計師則無法在英國當地找到會計相關工作,最終只能在一家公司屈就擔任行政人員,賺取比過去在香港少三分之二的薪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英國近日鬧卡車司機荒,不少香港移民也紛紛湧向運輸和倉儲領域尋找工作機會。

另一方面,儘管外界一般認為,香港移民對民主自由的信仰,和西方的普世價值無異,但在本身也存在失業等社會問題的英國,他們也必須面對自己是否能融入當地,以及當地人可能把他們視為外來威脅的挑戰。

不過,這些香港移民並非沒有預料到這樣的困境。

據報道,有80%移居當地的港人早已做好心理建設,接受自己抵達英國後,在工作和收入上可能面臨的轉變,例如無法在原本的領域工作,或被迫從事低薪工作。大部份移民港人(69.4%)也認為自己的財政狀況穩定,尚能應付這些挑戰。

或許是對香港的失望,遠遠超過了對未知挑戰的恐懼吧。移民後的工作及生活品質差異,似乎不足以打消港人移民的念頭。

今年9月薩頓港人和當地民眾為新近移居當地的香港移民舉辦了大型歡迎活動。(handout)林鄭:無意開口挽留他們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港府無意開口挽留想離開的港人,相反的政府會透過香港未來的居住環境、生態保護和各項產業發展,來向他們展示香港的前景,由他們自行決定是否移民。

但從出走港人的普遍想法來看,導致他們不想繼續留在香港的,卻是民主政治的褪色和言論自由的收緊,以及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在愛國教育下「被洗腦」,甚至為此揚棄在香港的大好前程也在所不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雙方的各執一詞,顯示彼此認知上已有了巨大鴻溝,幾無可能再有交集。

林鄭月娥表示當局無意開聲挽留已經離去或準備離去的港人。(路透社)和新加坡一樣,極度仰仗人才優勢的香港在經歷這波出走潮後,能否重拾過去東方之珠的光輝,無疑是艱巨的挑戰。

而離去的港人,在多年以後,又是否會謹記自己當初離開家園的初衷,實踐「香港人在哪裡,香港就在哪裡」的承諾,也是未定之數。


相关文章

  • 轎車失控直接衝進咖啡店 馬國婦女吃早餐慘被撞死
  • 【GE2025】徐順全:民主黨為三巴旺市鎮制定了發展藍圖 就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建議
  • 【GE2025】李智陞:行動黨的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 始終以居民為中心
  • 印巴連續三晚交火 巴軍殺死54名武裝分子
  • 涉持假護照入境馬國販毒 47歲獅城男新山落網
  • 柬埔寨一酒店房間遭縱火 中國籍男嫌犯被捕
  • 曼谷大樓在緬甸強震中倒塌 釀63死31人下落不明
  • 馬警搗毀偽造銀行卡團伙 逮捕42歲新加坡男子
  • 德輪胎巨頭關閉46年馬國工廠 近千員工料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