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電動摩托數量劇增,新加坡人緊跟環保風?
新加坡將在2040年全面淘汰內燃引擎車,並由更環保的電動車取代,
觀察家預計本地的電動摩托車數量將會隨之增加,但要大規模採用仍挑戰重重。
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十年前本地有八輛電動摩托車,到了2015年,數目下降到兩輛並一直維持不變。
在當局的推動下,截至今年8月底,本地註冊的電動摩托車數量略增到5輛。
(圖片來源網絡)
本地電動摩托車授權經銷商Ifyni聯合創始人Randall Lee表示,該公司已經售出三輛Energica摩托車,並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引進十輛義大利製造的電動摩托車。
此外,該公司還分銷IONA RAP三輪電動摩托車。
今年8月,新郵政在中央商業區和烏節路一帶使用這類電動三輪摩托車,並且計劃在接下來五年,將公司的800多輛用來派送郵件的交通工具全面電動化。
本地品牌Scorpio Electric則計劃每年生產8000輛電動摩托車;其母公司Eurosports Technologies也與SMRT子公司Strides Transportation合作,開發並向新加坡和亞太地區出售智能電動摩托車。
(圖片來源網絡)
電動摩托車有哪些好處?
去年10月,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估計,全球電動摩托車市場估值為970億美元(約1308億新元),
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4%。到了明年,這一數字可能達到1500億美元。
畢馬溫威會計師事務所全球公共運輸聯合主管Satya Ramamurthy說,電動摩托車具有零尾氣排放和無噪音的優點,
每公里產生約10.7克的二氧化碳;至於內燃引擎則釋放四倍的二氧化碳,每公里43.59克。
他說,雖然電動摩托車在泰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市場前景備受看好,但在新加坡,由於人們對兩輪交通工具所帶來的安全隱憂,
加上電動摩托車的價格偏貴,以及全島充電站數量較少,因此國人對電動摩托車的需求不高。
今年7月,交通部長易華仁說,陸交局正與業者和專家檢討是否將一些創新的充電技術納入TR25安全標準的充電設備,
包括引進更高功率的充電器,以及電動摩托車的可更換電池。檢討工作預計會在今年底完成。
Ramamurthy表示,當局允許功率更大的電動摩托車上路,以及將其路稅結構與內燃引擎車保持一致,
是向前邁出的積極步驟,但他建議政府採取更具體的措施,鼓勵現有車主把摩托車轉換為電動摩托車。
當局已在去年修訂法規,允許功率超過10千瓦的電動摩托車上路,最高時速為50公里以上的電動摩托車也被允許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