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啟動冠病疫苗追加劑接種計劃已超過一個月,施打率正日漸加快。
截至昨天(18日),本地一共施打了58萬8596劑追加劑。對象也由早前易受病毒侵襲的年長者,擴展至醫療前線人員,以及30歲及以上的公眾。
接種追加劑很快就會成為「與冠病共存時代」每名國人必做的功課。68歲的總理夫人何晶也不例外,已率先在一個月前接種了第三針。
三劑都選擇接種輝瑞疫苗的何晶,還親自去驗證疫苗的效力,看看藥廠專家們提供的數據和說法是否屬實。
何晶昨天下午將測試後的抗體數據公布在面簿上與大家分享,用數據來說明施打追加劑後,體內的抗體確實有顯著增加。
夫人體內抗體的測試結果如下:
接種第二劑疫苗近5個月後
免疫球蛋白G濃度:2446 AU/ml
中和抗體抑制反應:97.6%
接種第二劑疫苗近7個月後(施打追加劑前)
免疫球蛋白G濃度:779 AU/ml
中和抗體抑制反應:85.1%
接種追加劑近1個月後
免疫球蛋白G濃度:15,553 AU/ml
中和抗體抑制反應:99.7%
看不懂的蟻粉別急著退出文章,紅螞蟻在這裡簡要科普一下。
冠病侵入人體的原理,主要是透過其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膜的受體結合,從而進入細胞內複製增生。
中和抗體(NAb)是由病毒侵入後開始生成,它會「喬裝」成人體細胞膜的受體,「搶著」與冠病刺突蛋白結合,阻止病毒吸附細胞,達到抑制病毒產生免疫的效果。
免疫球蛋白G(IgG)是NAb的其中一種主要抗體類型。
臨床上一般認為,檢測IgG濃度和NAb的抑制反應,就可以看出人體對特定病毒的免疫狀況。
可以明顯看出,她在接種兩劑疫苗後的第七個月,疫苗保護率並沒有突然消失,而是由第五個月的2446 AU/ml跌至779 AU/ml,但是中和抗體抑制反應仍然高達85.1%,並沒有下跌很多。
接種了追加劑一個月後,何晶的IgG濃度竟直接從779AU/ml上升近20倍,達到15,553 AU/ml的濃度。
何晶說,這個結果令她感到十分意外。但她坦言,這只是她個人身體的檢測結果,並不具代表性。
「我分享(這些數據)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大家了解第三劑疫苗如何在體內驅使免疫系統產生大量對抗冠病的天然抗體。
這也讓我比較能理解為何有那麼多報告說,打了追加劑後抗體水平會十分顯著且出色。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醫學專家會提倡說,冠病疫苗應該是『三劑疫苗』而非『兩劑疫苗』的原因。」
「若你的IgG濃度非常高,就可以預測到你體內的NAb抑制反應也會很高。」
此類驗證還須要更廣泛地收集數據來加以驗證。何晶深入淺出的解說,卻也不失為那些還在猶豫「打與不打」追加劑的民眾,提供更多一份參考依據。
「希望這些分析能在人們考慮是否接種追加劑時提供幫助。」
自疫情暴發以來,總理夫人幾乎每天都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詳盡分享最新的防疫科學資訊。今年4月,何晶出任淡馬錫信託基金會(就是那個免費分發口罩等物資給民眾的機構)主席後,對防疫資訊的普及更是積極,盡力為普羅大眾指點迷津,儼然成了參與國家防疫陣線的一名大員。
何晶這回分享自己施打追加劑的數據,用科學的方式說服大家打「第三針」,有讓你感到比較安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