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文認為各國調高國防開支有它背後的原因,不覺得這等同於投入軍備競賽。(檔案照)
外交部長維文醫生說:「我預計包括亞洲在內,全球的國防開支都會增加。不過我想指出的是,大家必須認清這背後的原因。」
「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對經濟一體化的重視、開放的經濟和自由貿易,這些都是促進和平與繁榮的方程式。但是,如今大家對這些支柱的信心開始動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加國防開支)是避險的反應。」
維文是在星期一(3月6日)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談到二戰後的「和平紅利」已結束,以及他對中國增加軍費預算的看法。
和平紅利指的是國家在戰爭威脅減少時,把國防方面省下的費用,投放在經濟建設等用途上。
維文:各國調高國防開支
不等於投入軍備競賽
中國3月5日宣布軍費預算增幅連續三年上升,較去年增加7.2%。
彭博電視主持人哈斯琳達(Haslinda Amin)問維文作何反應,以及會否在亞洲地區引發軍備競賽。
維文認為各國調高國防開支有它背後的原因,不覺得這等同於投入軍備競賽。
他說,應該沒有人希望看見因為軍備競賽,導致亞洲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互連互通、生產力、教育或人力培訓的能力被削弱。
只要這些方面的預算不被侵蝕,他就不會過於擔心,而是會把國防開支增加視為全球演變的一部分。
維文也提到,歐洲和美國的國防支出仍然高於其他國家,甚至比中國多上幾倍。中方即使增加預算,也只是美國軍費的一小部分。
「國防開支上升是全球現象,我認為這只是一個指標,表明大家幾乎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二戰後的和平與繁榮已結束。」
針對南中國海局勢和中美關係惡化,會否迫使亞洲國家選邊站,維文籲請聲索國,在不放棄主權聲索的情況下,先把注意力放在經濟上。
新加坡並非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的聲索國,維文說:「我不是要淡化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而是認為如果大家保持冷靜,少搞戲劇性的事情,跟著錢走,我想這會有幫助。」
他說,理想中的東南亞,是讓美國、中國、歐洲和其他的強國都能參與創造這個區域的和平、繁榮和發展,進而達到力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