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疫戰「還在隧道中」 PCR檢測萬不可任意放鬆

2021-10-20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醫療衛生信息和管理系統協會亞太區大會上,放出了一個振奮信息: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接近隧道的盡頭!

他說,新加坡的抗疫策略是正確的,我們的中庸之道,在「清零」和「與冠病共存」之間找到了一條路線,成功避免了本地出現高死亡率。

從一開始的根除病毒,到為人民接種疫苗提供保護,然後逐步開放。王乙康也說,新加坡的策略是獨特的,獨特之處在於看起來「不明確」,「反覆不定」,卻讓我們避開了許多國家高死亡率。

衛生部長王乙康本月18日在醫療衛生信息和管理系統協會亞太區大會(HIMSS21 APAC Conference)上致辭。(醫療衛生信息與管理系統協會)過去幾天的確診病例出現的下降趨勢,一下子就被中斷,19日的病例強力回彈,差點突破4000,也許這是在政府的「預料」中。對於一個只有500多萬人口的小國,這樣的高病例很難叫人接受。

這邊廂,新加坡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那邊廂,美國把新加坡的旅遊警戒提高到最高級別。

美國疾病與預防中心把我國的旅遊警戒列為「冠病風險非常高」的國家,從第三級上升了一級,與奧地利、克羅埃西亞、希臘、馬來西亞、瑞士、英國、土耳其等國「平起平坐」。

新加坡被升級的標準在於,在過去28天內,每10萬個居民便有500人染病。

美國提醒其國人要前往這些風險級別最高的國家,就必須完成疫苗接種。

樟宜機場第三搭客大廈的抵境大廳。(海峽時報)至本月18日,本地累計的病例已破15萬起。單看數據令人膽戰心驚。

當我們在國際上的風險評級一日沒有降低,我們就一天很難歡呼抗疫策略成功。

新加坡的「中庸之道」,目前是卡在一小部分死都不願意接種疫苗者這一關。因此,本月9日出台的限制措施,商場、景點,禁止他們進入;不讓他們在小販中心和咖啡店堂食。讓他們感覺到「受歧視」又如何,這一招似乎已開始見效。

國家環境局宣布,今天(20日)起嚴格禁止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接種者在小販中心堂食。當局不會再對違規者予以柔性規勸,而是會採取執法行動。(聯合早報)從本月9日至15日這個星期,約1萬7000多人打了第一針,另有16萬2000人打了第三針,比起前一周有明顯的進步。

但是,與此同時,當局在19日也指出,過去一周外出活動的人群增多,從商場、烏節路和公交搭客可以看得出來。

我國衛生部天天在各語文報章打大版廣告,傳播各種抗疫防疫和醫療的信息,不少新加坡人還是沒有在狀況中。

這也很難怪老百姓,沒有事到臨頭,人們這頭看了信息,那一頭就忘了。而且目前國人被醫療程序搞到暈頭轉向。醫療程序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政府的廣告宣傳很快就過時,一個星期前的舊報已不能作準。

最新的改變是,從本月11日起,簡化的醫療程序是針對三種情況的人:身體不適且檢測呈陽者、身體沒有不適檢測呈陽、接到衛生部通知與確診病患有密切接觸者。

無症狀病患以及有密切接觸者都無須接受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密切接觸者也無須隔離,只要在接到健康風險警告(HRW)的七天內自行做ART(抗原快速檢測),結果呈陰就可以出門。

「簡化」之後的醫療程序,簡而言之,就是減少PCR的檢測,政府因此可以因此釋放更多人力轉去其他崗位上。

政府顯然已經相當放心,認為冠病對已經接種疫苗的大多數人口沒有生命危險。

(法新社)我們目前只是自我感覺已經接近隧道的盡頭,還未真正走出隧道,就此放鬆PCR檢測的密度,難免冒著一定的風險,當局必須密切注意其後續反應。

病例又見回升,PCR檢測卻還是不斷降低,這不是中庸之道,而是劍走偏鋒。

檢測是新加坡抗疫的成功因素之一,不能在大功告成之前就貿然放鬆。

請衛生部隨時檢討戰略,該加強檢測工作的時候就加強,莫猶豫!


相关文章

  • 出國忘關冷氣 致3鄰牆面冒水珠
  • 「一元市場」反響熱烈 群眾爭領入場券 一人送院
  • 【新聞人物】26歲當上第一夫人 回顧尤索夫夫人艾莎精彩一生
  • 新加坡2小時強降雨達半個月雨量!富人區淹成河,豪車被泡報廢
  • 新加坡需要繼續吸引國際投資者
  • 我國領導人向梵蒂岡教廷致唁函 哀悼教宗辭世
  • 我國首位總統夫人艾莎女士逝世 多名政要前去弔唁
  • 尚達曼總統和李資政發文緬懷艾莎女士
  • 網傳租賃組屋住戶遭終止租約 建屋局:內容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