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中)与刘德源教授(左起第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左起第二位)、郑子富(右起第二位)以及吴仕豪(右起第一位)一同正式启动了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
2023年9月7日,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Grace Fu)女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启动了“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CFI Singapore)——这是新加坡首个致力于加强当地在“海岸防护与洪水管理研究及解决方案”领域专业理论与能力建设的卓越中心。
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
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设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投资1.25亿新元的“海岸防护与防洪计划”的重要支柱,汇集了诸多本地高校、研究机构及行业代表,携手并进,共同开展相关研究项目,以推进核心领域的知识发展,并开发专为新加坡定制的创新解决方案。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的四所合作机构是: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刘德源(Richard Liew)教授将负责引领与推进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研究活动的开展,并领导其管理团队。
作为主导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将汇集全校的资源及力量,竭尽所能,为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提供支持。而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海洋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韧性基础设施以及减缓气候变化领域的人才优势、组织优势与资源优势,为新加坡在海岸防护与防洪领域的长期发展做足准备;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自然气候解决方案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等校内研究机构也将为这一全新研究所实现稳步且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Tan Eng Chye)教授在启动仪式上发言时指出:“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将寻求加强与行业合作伙伴及国际机构的联系。它将促进来自各地区及城市的政策决策者、规划者及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为防止及应对洪水泛滥及海平面上升所应做的努力。这是新加坡学习的珍贵机遇,也是为全球知识及经验库贡献力量的宝贵机会。”据悉,共有200余名研究人员、学生及业界专业人士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气候变化及其对新加坡的影响
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且人口密集的岛国,部分土地属于低洼地带。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势条件,气候变化将对新加坡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与强降雨等。据预测,到本世纪末,新加坡的日气温将上升1.4至4.6摄氏度,强降雨事件的强度及频率将增加;同时,海平面将上升一米。
这些极端气候变化事件将极大地威胁新加坡的资源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并对民众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使得新加坡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构建起“防线”,提出有效、创新的解决方案,以保护新加坡海岸线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在暴雨期间实现洪水的及时预防与有效管控。
作为一所汇集多方力量的全新研究所,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将充分利用各合作伙伴的集体智慧及广泛资源,以更好地应对这些“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
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是一所跨机构、跨学科的卓越中心,众多本地及国际机构、行业合作伙伴在此强强联手,重点关注海岸防护及防洪问题,共同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并富有协作性的研究生态系统。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局长吴仕豪(Goh Si Hou)先生表示:“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坚信,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态系统将成为助推本地能力及人力资本发展的‘催化剂’。”
“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协作与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成效能够超越各单部分的‘总和’。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应对新加坡面临的这一项严峻挑战。我们都明白,‘海岸防护’与‘防洪’是新加坡的两项长期发展任务。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在研究领域及相关行业组建起一支强大且持久的人才队伍。”吴仕豪先生补充道。
刘德源教授在阐述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的重点工作时表示:“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也需顺时而动、应势而为,适时实现创新与变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尤为强调‘应用驱动型研究’,致力于开发不仅具备实用性,而且还能与我们服务的社区的需求紧密相连的解决方案。通过与行业合作伙伴以及当地社区的积极合作,我们可以针对每个沿海地区的独特挑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挖掘与培养“绿色人才”
助力新加坡迈向“绿色未来”
在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启动仪式上,傅海燕女士与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水信息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新加坡海岸防护与防洪研究所顾问(战略、合作与技术转移)Vladan Babovic教授,以及盛裕集团海岸工程董事总经理James Lam先生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此次以“培养海岸防护及洪水管理人才”为主题的会议由新加坡公用事业局高级助理董事Celine Teo女士主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