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又漲價?一文看懂新加坡公交車價格調整新政;應付物價高漲,新加坡本地基本生活費預算須增4%至5%;9月22日起華僑銀行客戶可在中國大陸用Alipay+付款。
1. 為何又漲價?一文看懂新加坡公交車價格調整新政
新加坡地鐵和公共巴士車費用12月23日起將上調7%。
事件一出,引發了一系列討論。這次漲價的原因主要是多方面的,首先,能源成本在過去一年裡飆升了超過六成,這直接導致了公共運輸運營成本的顯著上升。此外,核心通脹率也在上升,工資水平也經歷了強勁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對公共運輸的運營構成了壓力,迫使相關部門採取行動來應對這一情況。
公共運輸理事會為了確保乘客能夠負擔得起車費,採取了謹慎的措施。根據新的車資調整方程式,他們計算出今年可允許的車費上漲幅度的上限為12%。考慮到去年未使用的10.6%的漲幅,實際上車費最多可以上漲22.6%,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然而,考慮到生活費用的飆升,理事會決定只批准將車費整體上漲7%,以緩解乘客的負擔。剩餘的15.6%將保留,以便在未來的車資檢討時再考慮。如果批准22.6%的上漲,那麼每趟車程對所有乘客來說都將多花費3角錢。
值得一提的是,公交理事會最近剛更新了車資調整方程式,旨在減少車費上漲的波動,並更好地反映當下的運營環境。從今年開始到2027年的車資檢討工作都將使用這個新方程式。
具體來說,成人車資從12月23日起將上漲1角至1角1分(本文單位均為新元),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漲幅。對於使用車資卡或銀行卡支付的成人乘客,如果車程不超過4.2公里,每趟車資將增加1角,超過4.2公里則上漲1角1分。對於使用現金支付的成人乘客,巴士車資將上漲2角。不過,目前只有不到1%的乘客使用現金支付。
享有優惠車資的約200萬名乘客,包括年長者、學生、低薪員工和殘障者,漲幅相對較低,每趟車資將上漲4分至5分。使用現金支付的巴士車費對年長者、學生和殘障者將上漲1角。
總的來說,這次車資調整並不是所有乘客均攤的,由於弱勢群體的漲幅相對較低,其他乘客將不得不承擔更多的漲幅。
最終,公交理事會決定以4.2公里作為分界線,車程超出4.2公里的乘客將面臨更大的車資上漲,以實現整體車資上漲7%的目標。根據不同乘客群體的出行情況和車程距離,約33%的支付成人車資的車程和44%的享受優惠車資的車程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它們都在4.2公里以內。
具體的數據如下圖。
來源:聯合早報
2. 應付物價高漲,新加坡本地基本生活費預算須增4%至5%
新加坡過去三年內的整體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了8.6%,這一趨勢引發了對本地家庭生活成本的重新評估。研究發現,為了適應不斷上漲的物價,家庭必須將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預算提高4%至5%。
對於一個雙親家庭,如果有兩個孩子分別在小學和中學及以上就讀,他們每月需要6693元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對於單親家庭,如果有一名學前幼童,他們每月需要3369元。至於年滿65歲的單身年長者,他們每月需要1492元來應對生活開支。
最新的MIS(Minimum Income Standard)預算顯示,多數必需品和服務成本的調整與根據2022年消費價格指數(CPI)計算的實際通脹率非常接近。然而,有一些領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特別是交通和住房。
例如,MIS預算中的交通成本僅考慮了公共運輸,沒有考慮到私人交通和汽油成本的激增。因此,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交通成本的預算增幅介於4%至9%之間,遠低於按CPI計算的26.7%的交通通脹率。
另一個明顯的差異出現在住房方面,因為過去三年內,三房式小型預購組屋的價格和房貸成本上漲相對更高。這導致了單親家庭在MIS預算中的住房成本上漲了12.1%,超過了6.7%的住房價格通脹率。這一情況使得許多家庭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生活預算,以應對生活成本的不斷上升。
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來源:聯合早報
來源:聯合早報
3. 9月22日起華僑銀行客戶可在中國大陸用Alipay+付款
從本周五(9月22日)開始,新加坡的華僑銀行(OCBC)客戶將能夠使用華僑銀行的手機應用來顯示Alipay+二維碼,或者掃描商家的Alipay+二維碼,以便在中國大陸向當地零售商付款。這標誌著華僑銀行成為新加坡首家提供此項服務的銀行。
根據華僑銀行星期二發布的公告,客戶可以通過Alipay+二維碼支付款項,支付將直接從他們的銀行帳戶扣除,每日付款上限為1000元。在確認交易前,客戶可以在手機應用上查看由Alipay+提供的兌換率,而且交易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從今年9月8日開始,華僑銀行客戶已經在馬來西亞和韓國率先享受到了這項服務。到年底,這項服務將逐步擴展到其他市場,包括日本、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等地。這將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支付選項,特別是在他們在中國大陸進行消費時。
螞蟻集團(Ant Group)也在同一天宣布擴大Alipay+跨境手機支付生態系統,歡迎多五家手機支付夥伴,包括蒙古的Hipay、新加坡的Changi Pay和華僑銀行,以及韓國的Naver Pay和Toss Pay。
外加中國香港的AlipayHK、馬來西亞的Touch』n Go eWallet、韓國的Kakao Pay、泰國的TrueMoney和中國澳門的mPay,外國旅客在中國大陸可使用擁有Alipay+服務的10款電子錢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螞蟻國際Alipay+跨境移動支付業務負責人道格拉斯·費根(Douglas Feagin)說,擴大合作夥伴和商戶網絡,以及提升中小企業的數碼運營能力,是Alipay+未來戰略的關鍵。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