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後,她繼續鍛鍊,甚至繞樟宜海濱公園騎行 35 公里。(圖:受訪者提供)
陳秀珍是在53歲時不幸患上子宮頸癌。從錯愕不已、坦然接受到勇於面對,她在六個月內戰勝病魔。如今 62歲的她,要繼續活出精彩!
「當時得到消息時,我整個人是蒙的。我不敢相信會是我。」
2014年1月,陳秀珍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第二期。在這之前,她把陰道出血歸因於絕經前症狀。但,隨著出血持續數月且加劇,她才到綜合診療所求醫。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和陪伴之下,她很快便振作起來,並繼續做自己喜愛的活動,如:運動和旅行。
歷經6次化療和32次電療後,癌細胞終於在2014年7月全消除。
女兒在目睹媽媽的經歷後,母女倆現在都會定期進行檢查。陳秀珍也會在義工活動中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引起更多人對子宮頸癌預防的重視。
子宮頸癌是本地女性中第十大常見癌症。新加坡癌症登記處數據顯示,介於2017年至2021年,本地每年平均約有220起宮頸癌病例,年均死亡病例則有67起。
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放射治療科高級顧問楊明哲臨床助理教授指出,「晚期子宮頸癌的診斷增加,部分原因是醫學技術的進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PET)都能診斷出晚期疾病。儘管如此,子宮頸癌的死亡率仍然保持不變,因為手術、化療或放療等醫學治療都在進步。「
今天(17日)是根除子宮頸癌行動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了三個目標,希望到了2030年,90%的15歲女孩完成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接種;70%的婦女應在35歲之前接受高性能測試,並在45歲之前再次接受篩查;並確保90%子宮頸癌患者獲得適當治療。
鷹閣醫院專家鍾耀倫醫生表示:」子宮頸癌可通過疫苗接種和篩查預防,我們要做到的是在預防,避免步入需治療的階段。「
目前,本地中一女生都可獲得免費HPV疫苗注射。
除了通過性交,HPV病毒也可透過皮膚傳播,包括生殖器接觸。因此,鍾醫生建議,男性也應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