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疫苗出现,治疗新冠药物出现
关于这两点的进展,椰子也说一下。
首先是疫苗接种率。截止到10月12日,中国总计施打新冠疫苗222408.1万剂次。
相当于超过79%的人接种完疫苗。
其次是治疗新冠的药物。
眼下最火的是默沙东药厂的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这一款美国已经订购了170万剂,澳洲订了30万剂,韩国订了2万剂。
新加坡也有采购,不过目前中国没有透露要采购的消息。
因为现在国内也有至少2个药厂正在研发新冠药物。
一个是开拓药业,他们用于治疗住院新冠患者的口服药物“普克鲁胺”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已于10月1日,在美国的临床中心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
并且声明临床试验计划已在中国、菲律宾及巴西等14个国家的医疗中心展开。
目前各新冠口服药的对比数据
另一款药物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锺南山牵头的腾盛博药。
9月曾有消息说,他们研发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预计年底就能申请上市。
所以现在的情况很有可能真如高福所说。
到了明年年初,中国疫苗接种率最高到90%,同时也有治疗新冠的药物普及使用。。。
那么也可以问一句:开放共存,为什么不呢?
多位专家传达相近意思
中国会参考新加坡经验?
开放共存的观点,不只是高福表达过。其实其他专家在近几个月也有表达过相似意思。
比如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他在8月接受采访。
当时被问到对于清零跟共存的态度,他回答:
“我觉得不该争论,这俩不矛盾。中国过去为什么一次一次清零,因为中国有条件清零,因为清零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获得促使社会安定、工业发展的丰厚红利。”
“中国不会一直清零,当清零的红利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清零了”,“不要拿着现在的政策来衡量以后的中国,敌变我变”。
而对于新冠疫情,中国的长远计划最终也是共存:
“因为共存是人类和病毒斗争的一个结局,最后的结果不是把病毒消灭了,而是和病毒共存,这是长远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就争论中国采取什么措施,这是争论错了,我既主张清零,我更主张长远的(与病毒共存)。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在清零对中国不划算了的时候,我们就要逐渐放开。”
“逐渐放开还有策略,怎么样把中国人民健康放在前头,另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也是务必要考虑的。”
“我不主张中国率先打开国门,我主张中国先看他们。我们现在是站在高处来看世界,不是站在洼地来看这个世界。”
而锺南山院士在10月初也表达过相似观点。什么时候中国可以完全开放?有2点考虑:
——绝大多数人都打了疫苗,至少80%、85%以上,多数人就算感染也无感,或感觉很轻。
——中国不能长久这样清零。等到各国,尤其是大国的传染情况都较低,接种疫苗比例较高,死亡率也降低,这样才能完全开放。
此外还有张文宏医生,在前几个月因为发声说要共存以至于被部分人狂轰乱炸。
所以相当于现在是一位接着一位重磅级中国防疫专家都已表态,中国也会共存,也会开放。
姑且可以认为:
病毒共存并没有错,这并不是在朝病毒投降,但因为各国选择共存的时机不一样。现在的局面就不一样。
凤凰网发文:
新加坡会给中国提供什么经验
媒体凤凰网在近日的一篇文章中发问:
《新加坡放弃清零政策,与病毒共存路线图给中国提供什么经验?》
文章中特别说明, 新加坡之前采用清零策略时所面临产生的抗疫成本,中国现在也在承受。
这个很好理解。
比如关闭休闲旅游渠道,就连明年的北京冬奥都不打算对境外观众售票,还有航班仍然还有熔断措施。
一旦发现病例,不是关就是封,全员通宵加班加点核酸检测,封锁隔离。
要采取这些策略都是需要代价的,差别在于反复这样做,新加坡的国情不允许。
部分网友观点
但中国有强大内循环,可以长期操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