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一直是全球人民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我们在退休后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生活,一旦步入退休,如何确保持续的现金流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早期开始养老规划,考虑各种投资和干预选择,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养老全面策略。
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是基于“自己养自己”的核心概念,根据美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美世(Mercer)和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发布《2022年全球退休金指数报告》,新加坡在评比的44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九,得分为74.1,位居亚洲国家之首,而新加坡这套以公积金为基础的系统连续14年蝉联亚洲最佳退休养老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逐渐形成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但三个支柱发展的很不均衡。
中央公积金
中央公积金制度不仅是新加坡养老金制度的第一支柱,也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中央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CPF)、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 Scheme)和终身健保计划(MediShield Life)。
CPF是新加坡的一种强制性储蓄计划,旨在帮助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为退休生活奠定经济基础。该计划始于1955年7月1日,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石。CPF采用完全积累制,意味着个人和企业的共同负担,政府对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参与和支持该计划。
当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工作并缴纳公积金时,他们的储蓄将会分别进入以下三个账户:
普通账户(Ordinary Account,OA):这是CPF的主要账户,用于退休、教育和住房等支出。个人可以自由支配OA账户中的储蓄,包括购买房产、支付教育费用等。
MediSave账户(MediSave Account,MA):这是用于医疗保健储蓄的特殊账户。个人可以使用MA账户中的储蓄支付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手术、药物等。此外,MA账户还可以用于购买终身健保计划(MediShield Life)。
特别账户(Special Account,SA):这是用于长期储蓄的特殊账户,通常用于退休储蓄。个人可以在55岁时将SA账户中的储蓄转入退休账户(Retirement Account,RA)。
当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年满55岁时,他们的CPF账户将会发生一些变化。OA账户和SA账户将会合并为RA账户,用于退休生活支出。而MA账户则继续保持原样,用于医疗保健支出。
CPF制度在新加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个人为退休生活奠定基础,还提供了医疗保健和经济稳定的保障。通过CPF制度,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拥有一定的经济储备和安全网。
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是新加坡养老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SRS退休辅助计划、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及私人退休计划。这些计划为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外国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退休储蓄选择,旨在帮助他们在退休时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SRS退休辅助计划:这是一项自愿性退休辅助计划,于2001年启动。SRS会员可以自行决定向SRS捐款不同金额(有上限),捐款可用于购买各种投资工具。根据202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策,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3岁。如果在此日期之前开立了SRS账户并存入至少一新币,就可以在62岁开始领取SRS账户中的退休金。然而,如果错过了7月1日之前的截止日期,将需要等到至少63岁才能领取SRS账户中的退休金,并享受相应的税务折扣。
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由于新加坡公积金账户的利率太低,无法对抗通货膨胀。而那些希望管理和提高公积金储蓄和回报的会员可以通过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实现这一目标,该计划为公积金会员投资储蓄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只有中央公积金会员(CPF)即新加坡公民及新加坡永久居民才可以参与。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为会员提供将公积金储蓄投资于各种工具的选择,例如保险产品、单位信托、定期存款、债券和股票。
私人退休计划:除了由新加坡政府提供的中央公积金CPF和SRS等退休金计划外,在新加坡还有由保险公司或金融机构提供的私人退休计划。这些计划旨在帮助个人在退休时获得额外的收入,以补充来自中央公积金(CPF)等其他退休计划的收入。私人退休保险计划是保险公司提供的,通常结合了退休储蓄和保险保障。个人在缴纳保费的同时,也会投资于金融市场,以获得投资回报。在退休时,个人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或分期领取养老金。个人养老储蓄保险计划通常属于私人退休保险计划的一种,要求个人在工作期间支付保费,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储蓄,以便在退休时获得养老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