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看似平常的补习行程,却因未戴安全头盔酿成悲剧。新加坡一名 12 岁男童去年 8 月在骑脚踏车途中与巴士相撞,导致脑出血及意识混乱,虽经治疗康复,却遗憾错过小六离校考试。这起事故为广大家长敲响警钟,再次凸显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事故瞬间:疏忽酿成终身遗憾 41 岁的公务员廖美玲回忆,去年 8 月的一个傍晚,儿子如往常般骑车前往补习中心。因天气炎热,孩子未按规定佩戴头盔。当他沿熟悉路线骑行时,与一辆巴士发生碰撞,当场昏迷。接到医院通知的廖美玲赶到樟宜综合医院时,医生告知孩子脑出血,随后转至竹脚妇幼医院进行开颅手术。
“他醒来后连英文字母都混淆,甚至分不清自己身处酒店还是地下室。” 廖美玲描述儿子术后初期的症状,“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意外离我们有多近。” 经过 12 天住院治疗和数月的语言、心理康复训练,男孩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脑部创伤的影响仍需长期观察。
考试局特批:用学业记录分配中学
由于无法参加小六会考,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依据男孩五、六年级的综合成绩,为他分配了合适的中学。廖美玲对此表示感激:“虽然过程艰难,但孩子终于能继续学业。这提醒我们,意外可能改变人生轨迹,但社会支持能减轻伤害。”
安全警示:再熟悉的路线也需防护 事故调查显示,男孩骑行路线符合交通规则,但未佩戴头盔是导致重伤的关键因素。廖美玲在受访时强调:“天气热、路线熟悉都不应成为疏忽的借口。头盔可能就是生死线。” 她呼吁家长务必重视孩子的安全装备,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 年涉及脚踏车的事故中,未佩戴头盔导致的重伤率高达 68%。专家提醒,头盔可降低 85% 的头部受伤风险,家长应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安全习惯。
社会联动:构建儿童安全防护网 此次事件引发社会对青少年交通安全的关注。本地多个家长社群发起 “头盔倡议”,呼吁学校加强安全教育;社区组织也推出免费头盔借用服务。交通部门表示,将在事故多发路段增设警示标志,并开展针对儿童骑行安全的专项宣传。
这起事故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教训,更是整个社会的警示。正如廖美玲所言:“意外无法预料,但防护可以选择。” 唯有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为孩子撑起更坚实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