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挥舞起关税的大棒,在全球经济领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一举措如同一场“核爆”,让众多国家深受其害,即便像新加坡这样看似置身事外的小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4月5日起,美国开始对所有进入本国的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到了4月9日,对于那些被视为贸易“违规严重国”,更是征收更高额度的关税。
在白宫公布的包含约100个国家的名单里,被征收基准关税10%的国家屈指可数,新加坡便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英国、巴西、澳洲、新西兰、土耳其、哥伦比亚、阿根廷、萨尔瓦多、阿联和沙特阿拉伯。
而对于包括欧盟和中国在内的约60个贸易伙伴,美国则毫不留情地征收了更高的关税。其中,中国无疑成为这波加征关税的最大目标对象,目前关税已经飙升至104%,且于今日中午开始正式实施。
那么,这场全球征税风暴对新加坡究竟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商品价格飙升,消费成本大增
在新加坡市场,各类商品价格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般,一路攀升。首当其冲的便是iPhone。市场预测,未来iPhone的价格可能会上涨43%,4800新币一台苹果手机或许正逐步成为现实。
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美国征收其他国家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为何新加坡进口的苹果手机也会跟着涨价呢?
这要归咎于全球采购加工模式和整体销售分布。如今的iPhone,除了设计在美国本土进行外,制造链和组装环节大多分布在中国、印度和巴西。
这就导致从中国组装的苹果手机再进入美国市场时,将被征收极高的关税,进而使得美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为了应对这一风险,苹果公司不得不做出转移基地的决策,比如将组装产能从中国转移到关税更低的印度,甚至将部分产能直接迁回美国本土。然而,转移产能并非易事,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如果转移到印度和巴西,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但要是选择转移回美国,高昂的人力成本将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作为全球消费者的一员,新加坡自然也难以逃脱这波涨价潮的影响。
预计iPhone17系列首先将涨价9 - 25%,之后的系列则会根据苹果新的销售和生产布局而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除了电子产品,美国汽车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由于美国对钢铁、有色金属的进口依赖度极高,全国约有1/4的钢铁和1/2的铝需要进口。
而且,美国汽车生产商通用和福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产业链网络。以福特汽车为例,尽管80%在美国境内组装,但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赖外国工厂生产。
虽然特朗普政府将钢铝制品、汽车及零部件、铜制品、药品、半导体及木材制品、黄金和美国国内无法获得的能源与其他部分矿物列入了豁免名单,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关税带来的影响。
此前分析师估算,在“对等关税”之下,每辆美国制造的汽车价格可能会增加4000 - 15000美元,具体涨幅取决于不同汽车零部件的进口比例。如今即便有了豁免政策,价格上涨的趋势依然难以避免。
因为关税必然会影响到全球总体销售额,导致规模效应下的利润降低,最终这些成本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
裁员潮暗流涌动,就业市场岌岌可危
除了商品价格上涨,新加坡的就业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主要目标市场为美国的新加坡本土行业。
新加坡主要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包括药品、光学制品、化学品、机械设备以及电子电机(包括半导体产品等)。原本药品行业受冲击最大,美国进口了来自新加坡药品行业153亿美元的货物。
好在白宫推出的豁免项目中,药品被列入其中,这让新加坡的相关企业松了一口气。但其他行业并非都如此幸运,仍有不少产品受到了关税的波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