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核爆全球!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国会怒斥:60年盟友竟背后捅刀

5小时前     缘分     6645

2025年4月8日, 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国会就美国关税及其影响发表部长声明,阐明政府立场。

美国关税核爆全球!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国会怒斥:60年盟友竟背后捅刀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英文翻译整理:

议长先生:

我们早已意识到世界正处于剧变之中。熟悉的秩序标志正在消逝,但新全球体系的轮廓尚未成形。

因此,我们正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动荡且日益不稳定的过渡期。

美国近期在“解放日”宣布的关税政策印证了这一严峻现实:基于规则的国际化和自由贸易时代已告终结。

这标志着一个深刻的转折点。我们正进入全球事务的新阶段——一个更武断、更具保护主义且更危险的阶段。

二战结束后的近80年里,美国一直是全球自由市场经济体的支柱。它倡导自由贸易与开放市场,并引领多边贸易体系的构建。

世贸组织(WTO)体系带来了数十年的全球增长与稳定。它推动了贸易繁荣,使数亿人摆脱贫困,惠及世界,也巩固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实力。

客观而言,美国仍拥有无可匹敌的经济影响力。事实上,美国从新冠疫情中的复苏速度远超其他发达经济体,并在先进工业领域大幅领先所有主要竞争对手。

但并非所有美国人都对其经济感到满意。曾经的工业繁荣地带如今遍布空心化的城镇;工人的岗位消失,收入停滞不前。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已从根本上崩坏。

这种不满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显现——抗议者曾扰乱西雅图世贸会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挫败感进一步加深;而近年来的疫情更令其加剧。

需明确的是:全球经济体系亟需改革。

新加坡及许多国家已呼吁变革。

我们正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及世贸伙伴合作,推动其机制改革。

美国的一大关切是中国——其认为允许中国加入世贸“让步过多”,并指责中国通过补贴本国企业、设置非关税壁垒及限制美企市场准入等方式进行不公平竞争。

这些关切应在世贸框架内解决。

尤其当中国占全球GDP比重从过去的5%升至如今的15%时,相关贸易安排和让步条款理应更新。

若存在分歧,应通过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但该机制已陷瘫痪,亟需修复与改革。

然而,美国当前所为并非改革,而是背弃其亲手创立的体系。

美国对几乎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统一加征10%关税,并对特定国家(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国)额外征收最高50%的关税。

美国政府称,全面加税是为纠正贸易失衡。但贸易逆差本身并无过错,它仅意味着美国消费者从全球购买的商品多于他国购买美国商品。

此外,美方仅聚焦货物贸易,这仅呈现局部图景。实际上,美国在服务贸易(如软件、教育、娱乐、金融及商业服务)中对许多伙伴保持顺差,但这一事实被完全忽视。

以新加坡为例,我们与美国签有自贸协定,对美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且对美贸易实为逆差——即我们购买的美商品多于其对我们的采购。

若关税真为“对等”,且仅针对顺差国,新加坡的税率应为零。

但我们仍被加征10%关税。我们对美方此举深感失望,尤其是考虑到两国深厚且长久的友谊。此非对待友邦之举。

亚洲首当其冲承受美国加税冲击。

本轮中国受创最重——被加征34%关税,叠加过去两个月20%的增税及特朗普政府时期的20%关税,美对华商品平均关税现已超60%。

东南亚国家关税税率介于10%至49%之间。

这些措施将加速全球经济分裂。

资本与贸易不再基于经济效率流动,而日益受政治结盟与战略考量左右。

多位议员问及关税对新加坡特定行业的影响。我们正谨慎评估,但更深忧虑并非企业面临的直接冲击,而是其对全球贸易体系与经济的广泛影响。容我详述。

第一,“对等”关税是对世贸规则的根本否定。

世贸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石之一是最惠国待遇(MFN)原则。该原则看似赋予特权,实则要求所有成员平等互待——若一国对某贸易伙伴给予更优条件或施加额外限制,须同等适用于所有世贸成员。

自贸协定等虽属例外,但最惠国待遇始终是多边体系的基石,确保公平竞争、防止歧视,令大小国家均能在全球市场公平角逐。这推动逾百个国情各异的世贸成员实现贸易自由化。

美国的新关税体制彻底背离最惠国原则,为基于单边偏好的国别选择性贸易关系敞开大门。

若他国效仿,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将瓦解,殃及所有国家。但新加坡等小国将承受更大压力——因双边谈判中议价能力有限,大国将主导条款,我们恐遭边缘化。

第二,全面全球贸易战风险攀升。

新加坡决定不实施报复性关税,因这将推高国民成本。但他国或持不同考量。

中国已对美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欧盟等正酝酿下一步。

有人认为新关税是美方谈判策略——效仿尼克森1971年对进口加征10%附加税以迫使德日货币贬值,待其妥协后撤销。

当前确有一短暂窗口期,供各国在更高税率生效前与美谈判争取缓减,部分税率或可下调。

但需清醒认识:贸易壁垒一旦筑起,便难拆除——即便原有理由不复存在。

即便达成部分妥协,此类激进举措引发的不确定性将重挫全球信心与增长,恢复旧状几无可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