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发展HDB组屋屋顶光伏的经验借鉴

2022-03-06     缘分     26258

2. 结合屋顶空间现状,推进设施安装标准化

屋顶空间设计决定了屋顶空间与日照、环境的融合程度,也将影响屋顶光伏设施的固定方式、安装面积和运行维护的方便程度。早期修建的组屋屋顶情况一般较为复杂,多有大量空调外机等障碍物,同时,政府要求施工不得损坏建筑屋顶,而且必须留有通道以供检修,这为光伏支架的安装方案设计带来了挑战。在屋顶光伏发电设施的所有组成部分中,组件、逆变器等趋近于标准化生产,而安装支架需要根据不同屋顶具体情况和勘探数据设计,结合组件、逆变器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HDB组屋屋顶光伏建设过程中,基于成规模的屋顶光伏项目经验,有助于形成设计难点数据库,根据屋顶情况运用可组装式的标准化设计模块,推动设施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和程序式安装运行维护,大大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3. 应用新技术方案,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

自2005年推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以来,新加坡的公共组屋建设已经向节能、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建筑转变。除了屋顶绿化、节能设施等传统常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新加坡也不断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方案融入到屋顶光伏的建设中。包括新的光伏支架设计方案、使用发电效率提升的新型太阳能光伏板等。在2021年HDB发布的第六次屋顶光伏项目招标中,明确提出要在以后的屋顶光伏项目中安装智能电表。通过安装智能电表一方面能够帮助HDB和市政局监控和分析每栋楼宇的能源消耗情况,追踪楼内个别区块的能源需求和供应情况,收集的数据有助于市政局优化公共服务的维护周期,并检测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用户监控家中的能源消耗,通过手机app了解用电习惯,并可参加节能挑战活动,从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增强居民的绿色节能意识。智能电表的安装被认为是新加坡建设数字智能建筑的举措之一。

4.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培育公众绿色意识

为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新加坡发布了包括《新加坡可持续能源供给2030计划》、《太阳能装机补贴计划》等一系列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并尤其重视光伏领域的技术研发,通过政府投资、设立专项奖学金等支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还制定实施了“绿色标识激励计划”、“设计原型绿色标识激励计划”、“既有建筑绿色标识激励计划”等激励措施,在新加坡组屋建设中植入绿色建筑理念。另外,新加坡通过教育和科普活动加强能源绿色转型的宣传引导,培育公众的绿色节能意识。如根据新加坡《2030年绿色计划》中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加坡教育部携手学校与教育机构共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从增加可持续性的教育理念到增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功能,从鼓励学生养成日常可持续性的生活习惯到增加对环保志愿者工作的认识与参与,协助青少年建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激发人们形成可持续生活方式等等。

三、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惠及2亿多住房困难群体,有效改善了城镇户籍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在众多地方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均有体现,如2021年8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形成供应租赁住房超过42万套(间、宿舍床位),占住房供应总套数的40%;广州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66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广西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39.42万套。可以预见,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筹建和供应的保障性住房将在我国未来大城市住房供应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的光伏发电潜力巨大,理论上可开发的潜在光能储量是141万亿度,2020年中国一年发电量是7.2万亿度,仅为光能储量的1/20,考虑到光能利用率相对比较低,以10%的比例保守估算国内光伏发电总量可达14万亿度,已为当前中国总用电量的两倍。在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第(十九)节“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明确提出“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作为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发展屋顶光伏的重视。

借鉴新加坡发展组屋屋顶光伏案例,有必要对我国城市住房,尤其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布局的保障性住房上发展屋顶光伏的问题开展前置性研究。以提前布局设计,制定相应的实施路线图,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统一标准、集约资源和提升建设屋顶光伏的效率,实现解决城市住房困难、节能减排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雅馨,蒋卓君. 新加坡组屋主导住房体系下的租赁住房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21, (3): 7.

[2] HDB Singapore. HDB Annual Report 2019/ 2020[R]. 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 2021.

[3] 杨琦辉,薛佳薇. 新加坡当代公共组屋屋顶空间设计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 中外建筑, 2018, No.209(09): 52-56.

[4] 陆圆圆,李朝阳,廖金元. 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演变及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03): 86-94.

[5] 郑古蕊. 新加坡绿色组屋建设实践对我国绿色保障房建设的启示[J]. 建筑经济, 2015, 36(06): 86-88.

[6] 能源评论. 新加坡:新能源发展未来可期. 2020.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vXlIyqPHDhhoQ4iHcVsToA

[7] 蒋海勇. 中国与新加坡扶植光伏产业的财税政策比较[J]. 经济师, 2015, (05): 17-19.

[8] HDB Singapore. SolarNova Programme. 2021. [EB/OL]. https://www.hdb.gov.sg/about-us/our-role/smart-and-sustainable-living/solarnova-page.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