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香港本轮疫情的情况,此前香港70岁以上的居民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种了疫苗。而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数据,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中,比例更低只有20%,这无疑成为了香港本轮疫情中的“炸弹”。
香港本轮疫情高峰每百万人有8人死亡(二月最后10天的数据),而且这一数字现在看还有上升的可能性,而新加坡这轮高峰中每百万人中死亡人口约在2人左右。
截稿时,香港最近7天的日均死亡率达到了171人, 每百万人中的死亡人口已经到达23个 图表来源:GOOGLE
所以,尽管面对疫苗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现实的数据告诉我们,它仍是人类在现阶段面对流行性传染病时,最有效的武器!
第二道屏障:
小也是优势,
高效运转的医疗资源
经历了这两年的经验,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新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症,而ICU正是我们抵御新冠死亡的第二道屏障。
新加坡的ICU人均床位率在世界上并不算高,大约就是发达国家中的普通水平,但是“坡岛太小”的吐槽在这时候就变成了优势。
数据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报告
在中国的县城想送病人去三甲医院,估计得需要数个小时的路程,住在美国的大农村,开车去城里的大医院,时间肯定也不会短。但是在新加坡,拉响救护车警铃,半小时内全岛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这就保证了每一张ICU病床都能高效、及时地提供给需要的病人,从而减少重症病人恶化过程中因等待而发生的死亡率。
新加坡政府一直高度关注著ICU病床的饱和率,去年DELTA那波疫情高峰时,政府一度打算在现有的180张新冠ICU床位基础上,再扩增100张ICU病床。
不过幸运的是新加坡的新冠ICU入院率一直维持了比较平稳的数字,这预备的100张ICU床位似乎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去年DELTA疫情高峰时 新加坡新冠ICU病床入住率曾达到150张左右 数据来源:新加坡卫生部 图表来源:联合早报
不仅仅是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从2020年1月疫情突发走到现在,新加坡政府一直展现了对公私立医疗资源强大的管控能力。
小小的坡岛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疫情高峰,医疗系统虽然总给人超负荷运转的感觉,但也没有出现过医疗挤兑的苗头,大家基本的医疗需求还是可以得到满足。
不论是在疫情最初,政府动员超过900家私立医生诊所加入抗疫工作,启动PHPC公共卫生防范诊所计划。
图片来源:Gov.sg
还是在第一波疫情吃紧时,要求私立医院加入收治新冠病人。
新加坡政府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整合手中的医疗资源,为民众提供医疗保障。
感谢所有这些在过去的两年中,为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可以持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你们绝对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第三道屏障:
开诚布公的政府
给民众充分而及时的心理按摩
对比2020年第一次“阻断器”时,李显龙总理每次发表电视讲话,大家就要冲去NTUC的盛况,DELTA时大家就已经冷静很多,再到Omicron时,大家基本都已经接受了“共存”的事实。
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的新冠ICU入住率和死亡率始终维持在了比较平稳的水平。
数据来源:新加坡卫生部 图表来源:联合早报
如上图所示,现在新加坡新冠ICU入住率比去年DELTA那波高峰时还要低一些,但是去年DELTA高峰的最高单日确诊人数只有5000+,而现在这个每日两万新增的数字,大家也都明白估计要乘上两三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