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野猪伤人又一起!受伤妇女昏迷送院

2022-03-11     缘分     22912

鸦雀都摆不平了,面对野猪野狗野猴伤人出血的作为,节育去势、设立隔离区、禁止喂食等等老梗,仅仅是权宜之计。两全其美的解方,仍是一种期待。专家说,马戏团或动物园里的动物,从来就没失去兽性,驯兽师或饲养员被日日相处的动物咬死噬伤,时有所闻。近日拜登总统登基,他带到白宫的爱犬不也发了兽性而被遣返老家。

想与野生动物共舞,就不能摘除警戒心。不久前损友传来一则本地喂食野猪的视频,但见喂食者施施然对着畜生抛食,十来只野猪在山坡地窜上窜下抢食的画面,让我一颗脆弱的老瓷心怦然颤动,新版野猪林的构图逐渐在心头清晰起来。得了!野猪不再是游兵散勇,它有条件发展成一支壮大的绿林军。

给野生动物阉割去势,让它活成看到停放着的机车便扑上作状的低等太监,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即便去势解决了数量问题,也消除不了它凶残咬人的兽性。无奈地,我想起非洲的草原生态:只要水里有大鳄,成群迁徙过大河的羚牛,必然得牺牲几只当鳄鱼贡品,以换取集体的安全过渡。残酷的自然法则啊,强欺弱,一如冠状病毒来袭时买口罩买疫苗,强与富就是王道。

专家也唠叨,人类不当的土地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的食物链,因而结出野猪攻击人类的孽果。都说鸟为食亡,这些不会思考的低等动物,为吃生死,遇敌而本能警戒。这怪诞的世界,人兽之间,彼此互怕。野猪遇人如见鬼,拚死一击是它保命的手段。它为保全贱命而攻击人类;人因尊重生命而喂食禽兽,好心做坏事,种下自己生命受胁的因,这分明是矛盾因缘。

在寸土寸金的小岛上,把自然还给动物已无可能。新加坡的树林与住宅边上,野猪野狗野鸡野猴的数量已明显增加,连假装卖萌的水獭都成群结队在中峇鲁大摇大摆过大街、在滨海湾伤人、到植物园朵颐水里游鱼。说到底,野生动物不识家庭计划。喂食它,饱食之后它的繁殖力就走野。和谐共存仍是个理想的概念,不是吗?超级强国都无法容忍被人追赶取代,遇对手而一味刁难围堵,共舞只是一种假象。

吴俊刚:不应让

“野趣”变成祸患

较早期的新加坡,因大力开展清洁运动和绿化环境,赢得了花园城市(Garden City)的美誉。后来,当局决定进一步发展“花园里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有人也称之为“自然里的城市”(City in Nature)。也许是这一政策方针,给城市增添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野趣”。两个比较显著的例子是野猪和水獭的大量繁殖。

新加坡野猪伤人又一起!受伤妇女昏迷送院

吴俊刚认为,营造野趣,更不能逢“野”就收,也不能一味要求人们容忍野生动物侵入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祸患。(档案照片)

说起野猪,吴俊刚不禁联想到1960年代生活在乌敏岛的一段有趣往事。那个时候,岛上居民很多,除了橡胶园,也没有今天看到的几乎覆蓋全岛的茂密树林,因此,根本看不到什么野猪和水獭。记得有一回,不知是谁放出风声,说岛上来了“山猪”(野猪),于是岛民纷纷携带器械,到处寻觅猪踪。父亲也带着我们两兄弟和家里的“狗仔”,一起跑到山海(靠近今天的外展学校)的茂密丛林猎猪,结果大家都扑了一场空。

在那个岛民几乎都是贫困户的年代,莫说是野猪,连四脚蛇、穿山甲之类的爬行动物也很少见,偶尔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岛民的盘中餐,谁会料到,小岛如今竟成了野猪野鸡的天堂。而政府也把野猪、水獭、猴子等野生动物都列入受保护动物的名单。去年,国会还通过了《野生动物和鸟类修正法案》,并把法令改称为《野生动物法令》(Wildlife Act)。

在法令下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兽类包括水獭、果子狸、松鼠、穿山甲、叶猴、果蝠、飞狐、豹猫、儒艮、海豚、鲸鱼等;飞禽包括犀鸟、鹰隼类猛禽、猫头鹰、鹦鹉、黄冠鹎等;爬虫类包括鳄鱼、短嘴鳄、凯门鳄、眼镜蛇、海龟、其他龟鳖类等;鱼类则包括魔鬼鱼、蝠鲼、锯鱼、海马等。此外也包括一些诸如珊瑚、巨蚌之类的无脊椎动物。

法令开宗明义阐明其宗旨在于保护、保育和管理野生动物,以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并保障公众的安全与卫生,以及其他相关事务。大略看了一下,法令的条文其实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包括:加重故意喂食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初犯罚款不超过5000元,再犯罚款不超过1万元);随便释放野生动物(最高罚款不超过5000元);非法设陷捕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刑罚更重,可被罚款高达5万,或坐牢两年,或两者兼施;同样的刑罚适用于非法进出口和售卖野生动物。

此外,人们在进行任何发展工事时,事前也必须做好各种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否则可能被罚高达5万元或坐牢长达半年,或两者兼施。至于保障公众安全方面,似乎并没有具体的条文。也许只能这么理解:确保野生动物不会被随意贩卖捕捉,或被当作野味,可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吧。尤其在冠病疫情肆虐之际,这确实是重要的。中国在冠病疫情暴发后,也出台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新措施。但除此之外,就谈不上什么保障公众安全了。

随着野猪伤人、破坏私人财产(如绿地),水獭吃掉水池里的锦鲤,野猴入屋扰民等事件的不断发生,问题来了。野猪水獭受到了保护,但民众的财产、安全却受到了威胁。而且,被野猪獠牙刺伤的人得不到什么赔偿;私人草皮被严重破坏的也投诉无门;锦鲤被水獭大快朵颐,同样只能自叹倒霉;受野猴骚扰的住户,只能门户紧闭,谁叫你安家在保护区附近?人们不禁要问:何以人不如兽乎?

涉及野生动物的事件接连发生,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包括爱护动物组织在内的有关方面,通常都把问题归咎于人们喂食这些动物,这是很不公允的。好心而无知喂食野生动物者固然有,但应该先问问,为什么野生动物会跑出森林觅食?成群的野猪,为什么会在光天化日之下,目中无人在熙来攘往的公路旁跑动?答案其实很简单,它们不是故意出来招摇过市,或是刻意要让新加坡人欣赏什么野趣,而是为了一个简单的需要:觅食。

换言之,它们原本的栖息地闹粮荒了,因为在法令保护下,它们的数量几何倍数增加,森林养不起它们了。食物不足,野猪是不会坐以待毙的,走出森林是求生的本能。所以,不能只怪人们喂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