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的繁殖能力是惊人的。最近有新闻报道,在2011年海啸中沦为一片废墟的日本福岛县,野猪大量繁殖,有几个小镇已经变成“野猪林”。在澳大利亚,野猪繁殖,破坏耕地和农作物,已成了农业大患,必须不断捕杀。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岛,试问我们的小小林地能容纳得了多少野猪、野猴?我们的滨海区和一些河口的鱼儿,又能养得起多少水獭?
2月25日《联合早报·言论》刊登陈俐颖君的大作《把动物放入城市环境是扭曲天然生态》,得出这样的结论:“(野生)动物并不适合生长在城市里,这是肯定的。扭曲动物的生存环境,是违反天然的。”也许比较公允的说法,是并非所有野生动物都适合生长在城市里的森林。新加坡的森林面积微不足道,到底适合什么野生动物生长,有多大的容量,都必须仔细研究才是。
可以肯定的是,新加坡本岛的环境,很不适合引进如野猪之类的动物,因为它不仅繁殖力特强,对环境的破坏力也很惊人。也许,把少量野猪局限在如今人烟稀少的乌敏岛,是个比较妥当的做法。
即便如此,要如何控制野猪的繁殖也须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共识。同样的,水獭的数量也必须受到控制,不能让它们无限制地繁殖。和基本素食的河狸(beaver)不同,水獭是肉食动物,鱼、虾、蟹、蚌都能吃,如果数目过多,必然要破坏河道和滨海区的生态平衡。
城市花园也好,花园里的城市也罢,理念都是好的,但在付诸实行时还得仔细考虑实际情况。营造野趣,更不能逢“野”就收,也不能一味要求人们容忍野生动物侵入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祸患。保护野生动物,出发点是好的,但现在的情况似乎是保护过头了。所谓过犹不及,应该及时检讨。
遇到野猪怎么办?
zaobao.sg和你分享防野猪指南
(何健伟)
文:卢慧恩、周维介、吴俊刚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