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启动新冠ART抗原自测,附新加坡抗原自测实践借鉴

2022-03-13     于晏     25485

3月12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孙春兰指出,要针对奥密克戎传播特点,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群众可自行购买抗原检测棒,有利于做到早发现,提高监测预警灵敏度。

3月11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通知,表示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试行方案,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可以自测。

这是中国首次明确社区居民自测冠病的相关政策。

《新加坡眼》第一时间报道这条新闻之后,不少读者私信留言询问,听说新加坡很早就进行抗原检测,让我们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实践路线。

中国:抗原检测结果不能取代核酸结果

首相,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在现阶段,中国大陆民众抗原自测结果不能取代核酸结果。

中国国家卫健委通知明确指出,本次是“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抗原检测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即疑似人群出现症状 7 天之内的样本检测。疑似人群抗原阳性及阴性结果均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用于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两大类人群可以自测: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

居家隔离、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应当在相关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下,在前五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对于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以自行购买进行自测。抗原检测阴性的,无症状的居民可密切观察,需要时再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有症状的居民,建议尽快前往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核酸检测;如不便就诊,则应当居家自我隔离,避免外出活动,连续五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ART抗原自测在新加坡的实践

现在介绍一下ART抗原自测在新加坡的实践经验。

据《新加坡眼》疫情以来的观察,新加坡的ART抗原检测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抗原检测作为辅助手段

去年四五月爆发新一轮社区疫情时,当时新加坡仍采用“清零”策略,要求追踪、检测、隔离。

在红山景等老龄化社区和各处巴刹 (菜市场) 爆发疫情时,由于可能感染的老年人口很多,而且当时大部分尚未接种疫苗,风险很高,仅靠核酸检测,时间来不及。

于是,在这个时候推出了ART抗原检测,以抗原检测结果为参考,只要是ART阳性的,先隔离,之后PCR核酸检测结果如果也是阳性,就列为确诊。应该说,那时新加坡执行的,跟中国本次推出的“阳性结果可用于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

2021年5月4日,44岁本地妇女 (第63652例) ,公司行政人员,属于Westgate西城商场密接人员。5月13日出现发热症状,自行服药缓解;22日出现咳嗽症状,没有求医;响应当局普筛的指示,5月22检测,当天ART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即刻隔离;23日PCR检测结果阳性,确诊。

同日,21岁本地男子 (第63678例) ,Westgate西城商场Pizza Hut必胜客餐馆服务员。5月20日出现发热、咽疼症状;23日求医,当天ART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即刻隔离;24日PCR检测结果阳性,确诊。

同日,31岁马国男子 (第63629例) ,是必胜客 (Punggol Plaza门店) 送餐员,是先前病例的密接者。5月21日出现感冒症状,求医;22日ART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即刻隔离;23日PCR检测结果阳性,确诊,当天出现咳嗽症状。

第二阶段:抗原自测棒进入家家户户

新加坡没有进行全员检测,而是通过广发抗原自测棒的方式,让全民自测。

从2021年7月开始,过去14天曾经到过疫点的民众,可以领免费抗原自测棒,自行检测。

中国大陆启动新冠ART抗原自测,附新加坡抗原自测实践借鉴

8月28日起,新加坡卫生部向本地每户家庭派发六盒免费抗原自测棒。

所有接到卫生部密接通知的,也可以去自助贩卖机领取免费抗原自测棒。

另外,教育部和幼儿培育署也从9月中旬开始,向学前教育中心、教育部幼儿园、早期介入中心、小学以及特别教育学校的所有学生和职员,额外派发每人三盒自测棒。

10月,教育部要求所有小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ART自助检测。

中国大陆启动新冠ART抗原自测,附新加坡抗原自测实践借鉴

所有密接者在隔离期内,必须抗原自测结果为阴性才能出门。

然而,在第二阶段,抗原检测结果仍只做参考,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第三阶段:认可抗原阳性为确诊

并纳入确诊病例数据

由于市面上ART抗原自测棒供应充足,而且政府多次派发,大部分家庭都备了不少抗原自测棒。

中国大陆启动新冠ART抗原自测,附新加坡抗原自测实践借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