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人生之路既漫长又短暂,走过就不能回头。人生如戏般梦幻,悲苦与欢乐的角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境而迁。
古人常说柳影摇曳,临风起舞。正应和柳波一张穿旗袍的黑白旧照,明艳的照中人正如扶风之杨柳。眼前虽已是近93岁高龄的慈祥老人,但她不像“弱柳”,展现的“角色”却是刚性与韧性,展现了其强大内心的喜乐。
柳波
——
乡下小姑娘
柳波笑称自己是乡下来的,1929年早春在山东德州高庄出生。听爷爷讲以前做官的人到了高庄都要下马,想必是出过大官的地方。柳波原名是刘秀荣,小名叫刘玉仙,是个胆子很大的小姑娘。她还记得小时候和叔伯去集市,与大人走散后竟自己走回家。走在田间小路上碰到人家问她:“小孩几岁了要去哪?”她回答说:“我4岁,我要回家。”也许这就是天生的“韧性”,她居然一个人安全地走回了家。
乡下的生活,农人的日常构成她童年的回忆。她还记得那时爷爷家有地,但柳波的父亲刘子明并没有依靠家里的财力,而是因为品学兼优被教会的德国神父推荐去德国留学。柳波1岁时父亲远赴德国,8岁时父亲从德国拿到博士学位归国,带家人一起去北京生活。父亲在北京辅仁大学任教,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后成为社会系系主任。
柳波是家中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小妹妹。到北京后柳波入读光华小学三年级,后考入辅仁大学附属中学。那时柳波学习成绩优异,经常考班里第一名。有一次因生病住院考了第三名而痛哭不止——这就是逐渐形成的刚性和韧性的柳波。
柳波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中学时她被推选参演话剧《万世师表》。这是她第一次上台演戏,这次体验让她觉得演戏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台上她可以成为另外一个人,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生经历。《万世师表》,帮助她第一次了解到不同的人生角色。
中学毕业后,柳波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社会系就读。当时新中国成立了,大学的气氛和以前很不一样。在1951年大年初二晚上,她不得已登上去上海的列车,去找正在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震旦大学读书、比她小2岁的弟弟刘秉志,想让弟弟和自己一起南行,换个环境。当时弟弟刚刚与校花女友相恋,并没有和她一起走,她便独自坐火车南下去广州。
——
香港的生活
年轻女孩独自出行心里是惶恐的,但内心的刚性与韧性支撑着她。在火车上刚巧碰到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姑娘,大家热络地攀谈起来。一个女孩说自己的父亲会到广州与香港的进出口岸接她。就是这位善心的大叔,看她一个年轻姑娘无依无靠,就把她带了过去。他问柳波要去哪?柳波说无处可去,能否先到他家借宿一晚。那人看她孤苦伶仃,便好人做到底,把她带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柳波谢过这好心的一家人后,请他们把她先送到当地教会。因为从小家里信仰天主教,她觉得先到教会去也许会找到出路。到了香港最大的一个天主教堂后,柳波恰好看到一位在北京教堂认识的神父,她格外开心!这位神父告诉她当时教会有一个组织,是专门接待从内地来香港的大学生的,有一个男生宿舍和一个女生宿舍,她可以先住在那里。不久后,柳波找到一份教孩子华语的工作,每月40块,生活终于有了些许着落,还在朋友圈里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余德宽。他比柳波年长,在北京辅仁大学时也是就读社会系。有位女生告诉他说,你们系主任的女儿到香港了,你不去见见?余德宽是天津人,柳波和他同为北方人,一见如故,缘分从此开始。
之后香港丽的呼声广播电台招人,柳波立刻去报名。这项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上6点和半夜12点的广播节目她都要做。她住的地方很远,每日舟车劳顿,路上也不是很安全,每天提心吊胆。
几个月后,柳波虽以韧性坚持着,但身体已经吃不消,脸露倦容。余德宽很照顾这个学妹,看她这样很是心疼,便让柳波去出版社做校对,有时间就帮忙写写稿。虽然生活拮据,总还有口饭吃,不用起早贪黑,也比较安全。
余德宽志存高远,对文化事业也有浓厚兴趣,与4位友人商量后觉得与其给别的出版社投稿,不如自己创办一家出版社。1951年,友联出版社由此成立。
当时柳波给自己取的笔名是“更生”二字,意为自力更生。后来,已改名为刘波的她,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柳波,也是现在最为大家熟知的名字,从香港时期一直沿用至今。在出版社工作近2年,几乎日日与余德宽相处。经朋友撮合便与为人老实,对她照顾有加的“于哥”喜结连理。那年她23岁,余德宽30岁。
余德宽本名于之洋,当时很多人都没有使用本名,他和柳波都给自己取了新名字,到新加坡定居后也一直使用余德宽这个名字。他在学生时代曾参加过国民党,当时的台湾当局也曾请他到台湾,可余德宽谢绝了。他不想参加任何有关政治党派的斗争,只想平静地生活。
年轻的柳波在香港期间很活跃,认识了不少朋友,例如同是1951年到香港的作家张爱玲。那时柳波重新燃起对戏剧的热情,和一群朋友一起出演话剧,号称“七姐妹”。这些女生在当时称得上大美女,香港邵氏的导演何梦华在看了柳波的演出后曾想邀约她出演电影。可那时柳波已和余德宽结婚,是个贤惠的好太太,最终婉拒了邵氏的邀约。如若当时选择从影,现在的香港电影史上说不定就多了一位明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