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市场管理局委任的委员会提出报告称,核能发电可能在未来成为新加坡的发电选项之一。图为位于法国中部的一座核电厂。(法新社)
作者 李国豪
新加坡政府在上个月公布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新加坡希望能提前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如欲达标,约占本地碳排放40%的能源领域如何实现零排放,将是重中之重。
能源市场管理局委任的能源2050委员会(Energy 2050 Committee)前天(22日)公布的报告就指出,我国能源领域应该有办法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名为《迈向能源转型2050》(Chart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To 2050)的报告不排除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新加坡有可能采用核能发电。
根据该报告,全球未来在对抗气候变化上的合作程度,以及干净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将决定新加坡未来能源转型可能面对的三种情境。
在三种不同情境下,新加坡的电力来源分布将所有不同。
其中,在最坏的情况下,若全球因地缘政治危机而处于分裂,且干净能源技术无法及时到位,那新加坡在无法仰赖进口干净能源的情况下,将不得不采用核能发电。
全球分裂且干净能源科技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力来源分布。(迈向能源转型2050)
核能发电技术如今更新、更安全
说起核能发电,历史上其他国家曾发生过的核能灾难难免令人心有余悸。
事实上,我国政府也曾在2012年作出当时的核能技术不适用于本地的结论。
不过,《迈向能源转型2050》报告强调,近年来,核能发电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普遍被认为有潜力比现有传统的核能发电来得更安全。
我国政府的态度亦有所转变。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今年1月在国会被问及,全球电力短缺是否影响当局使用核能发电的立场时回应表示,政府一直都在持续关注新型的先进核能技术。
全球目前主要有两种新形态的核能发电技术处于萌芽阶段。
第一种:核能发电领域的“明日之星”——小型核反应堆。
小型核反应堆的优点包括建造时间较短,且无需像传统大型核电厂那般占用广大土地,或有助于新加坡摆脱土地面积较小的限制。
目前小型核反应堆的相关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投入商业运转。
但报告预测,相关技术有望于2030年代末端开始在全球范围使用。
新加坡在2040年前,将能决定核能发电是否可行,并着手开展相关核能发电工程。
全球科学界正努力探寻小型核反应堆发电的可能性。(互联网)
第二种:新核能发电技术——核聚变(fusion reaction)。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显示,太阳连同所有其他恒星都是由一种称为核聚变的反应提供动力,因此如果能将核聚变在地球上复制,那它将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安全和廉价的能源。
目前,传统核电厂采用的是核裂变反应(fission reaction),而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更大——是核裂变反应的四倍。
同时,核聚变反应堆也相对安全。由于不是透过连锁反应来运转,核聚变反应堆不会像传统核裂变反应堆那样产生较为严重的意外。
核聚变反应堆的优点还包括,其产生的核废料存有辐射的时间较短,同时也无法作为武器用途。
和小型核反应堆一样,核聚变的相关技术仍未成熟。科学家还在持续试验新材料和设计新技术,以改进约束性能和等离子体的稳定性来获取聚变能。
报告建议,新加坡应该及早为采用新兴的核能发电技术做好准备,确保我国能在相关科技成熟后迅速接轨。
2014年,我国拨出6300万新元,展开了一项有关核能安全、科学及工程的研究及教育计划。
2017年成立的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SNRSI)过去五年也提供了24份和核能领域有关的研究生奖学金。
氘和氚(两种氢的同位素)的混合物将被用来作为未来聚变电厂的燃料。在反应堆内,氘和氚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和聚变,释放出氦和中子以及大量的能量。(国际原子能机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