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10患者染病康复后六个月出现“冠病长期后遗症”病例

2022-03-24     于晏     14794

梁浩楠说,“我相信目前还不能在户外脱下口罩,原因可能包括当局希望借此提醒大家仍要保持安全。”

新加坡1/10患者染病康复后六个月出现“冠病长期后遗症”病例

(图:来源自网络)

不过,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则认为,现在已是时候可以取下口罩生活,尤其在低风险场合。

“许多国家已取消戴口罩的措施,目前也没出现太多严重后果。我国拥有高接种率,以及高感染率,所以这也表示我们有颇高的‘超级混合免疫力’(hybrid immunity)。而这种免疫力相信是最具有保护性的。”

国大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弗斯尔教授也说,呼吸道感染能通过戴口罩与安全距离预防,所以当抗疫策略的目的是预防传播,两个措施都是同等重要的。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或可先在户外试行不戴口罩。

梁浩楠说,户外传播的风险相较于室内来得更低,估计至少低50%至80%。

淡马亚也认为,民众大可先从户外不戴口罩开始,再慢慢扩展。可能可以从户外活动开始取下口罩,然后接着是办公室及工作场所,再来是学校。

新加坡1/10患者染病康复后六个月出现“冠病长期后遗症”病例

(图:来源自网络)

弗斯尔虽然不认为戴口罩的措施会放宽,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场合,但他觉得户外可取下口罩的措施可能在不久后实行。

“我也觉得阶段性放宽是好事。户外不戴口罩可以是第一步,尤其在能保持社交距离,或人潮不多的时候。我们或可先尝试在已接种、没有病例增加的社群中允许室内取下口罩,但若住院病例显著上升,就意味着可能有新一波的疫情,到时就得再强制戴口罩。

“但当我们有能力这样应对卫生威胁时,代表我们在面对冠病时已具有韧性。”

此外,针对婚宴宾客用餐保持一米距离,是否能全程不戴口罩?专家看法不一。

目前婚宴上的桌子间与同桌人之间都保持着一米距离。梁浩楠说,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当然是最好不能有堂食或和其他人室内用餐。但若是如此,餐饮业会面临严重困难,甚至被击溃。

“所以现在的妥协是,那些一起用餐的人应该有意识,若一人感染,其他人都有可能中招。感染者也会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告诉其他同桌者注意身体情况。换句话说,堂食仍具有风险,所以目前相关措施仍在继续。”

新加坡1/10患者染病康复后六个月出现“冠病长期后遗症”病例

(图:来源自网络)

我是海羊,每天记录和分享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有温度、有高度、有时度的趣谈,关注我,随时了解新加坡靠谱的当地干货!

如果您对内容喜欢,期待您的转发,也请您在评论区内留言互动!谢谢!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