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新加坡政府为了种族和谐,卖新组屋,同一栋楼都要按照人口比例来分配华人、印度族、马来族、欧美人……也不知道真假,但我们住了5年多的公寓,同层邻居真的是很有趣。
4户人家,现在分别是01号本地华人、02号本地印度族、04号新移民华人(我家)以及03号——不断换居住人:5年换了3个租户家庭,从菲律宾人到印度人然后最近变成了马来华人,每户人家都挺有意思的。
01#住户:本地华人夫妻
神秘的家庭
这是一个神秘的家庭,也是4户人家里唯一没有孩子的家庭。虽然家有3间房,但只住着夫妻2人,没有猫猫狗狗,也没有租户。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屋里没有发出过任何会让邻居听到的声音,也没有闻到过他们煮饭的香气,倒是常常有外卖小哥按门铃。
示意图
我们住同层楼6年,我们全家加起来见过这对40多岁的夫妻不到10次,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过,他们也是唯一一家没有在公共走廊上放自行车、孩子玩水玩具、晾衣服、放鞋柜的家庭,比我们另外三户人家都遵守公寓的物业管理规则。
02#住户:本地印度族
新加坡二代移民
这对小夫妻都是新加坡二代移民,信仰基督教,生活方式偏西式。能看出来他们是印度族的,大概就是他们与孩子们的长相、屠妖节挂在门口的鲜花装饰、画在门口的地板图腾,以及每次晾在走廊上的各种漂亮毯子。
花环、彩色的挂毯,是属于印度人的浪漫
这对夫妻都喜欢跑步,家门口摆了一盆新加坡国花——胡姬花。2个孩子主要说英语,也会一点华文,每周许多兴趣班跳舞、跆拳道、羽毛球……一家人都是典型的新加坡人了。
他们家非常热情,那种热情是很西方的形式,跟美剧里邻居打招呼一模一样。我女儿非常喜欢和他们聊天,他们也热烈回应这位“Sweet girl”的每一句话,并且还愿意与她探讨细节,包括新衣服、在学校做的卡片、明天要去动物园……我这个妈都自愧不如。
示意图
虽然热情打招呼,但我们尊重彼此的社交距离。小孩子偶尔一起玩,也基本上都是在走廊里或者楼下游泳池。
但自从我家对面的邻居,从菲律宾人换成了印度人,这一切就不一样了。
03#住户:不断转变租户
准点烧香、念经,没有社交距离概念的印度邻居
新加坡本地式社交距离被打破了
先说前不久才搬走的印度人一家。他们2年前搬到了我家对面,来了没几天就打破了我们这层楼本来的“新加坡本地式社交距离”。
这家印度邻居实在是太自来熟了,哈哈,基本上感受不到他们有社交距离这回事,哪怕是有疫情。
他们家有个小女娃,比我女儿大一点。每天只要在家,心里面就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到我家或者02号印度族家庭玩,或者叫小朋友到她家去玩。
示意图
一开始我女儿好开心可以到别人家去玩——他们家人邀请太热情,我实在不好拒绝就放她去了。那时候我还太天真,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开始。
后来,我们全家就在这个小女娃每天放学在门口无限循环念我女儿名字中度过……直到放她进来玩。
常常是,从我家客厅玩到我女儿房间再回到客厅画了幅画,又穿过走廊去敲02户的门,找印度族姐弟玩。
有时候时间太晚,跟她讲要回家了。但看着这小娃用大大纯真的眼睛看着你,写满了“求求你让我再玩一会儿”,真的很难再继续说我们要吃饭了,你回家好不好?
于是,有时候是,我们在吃饭,她在客厅玩玩具——不好邀请她一起吃,印度教派太多食物禁忌我实在搞不清,还是别干傻事了。
当然,水果还是会请小朋友吃的。
示意图
等他们搬走的时候,连我女儿都松了一口气,啊,总算没有人时时刻刻在门口念叨“我要和你一起玩”了。社交距离太近,还是有点吃不消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