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2022-03-26     缘分     26247

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澎湃新闻记者 刘栋

随着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造成的大流行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逐渐消退,许多国家对待新冠疫情的态度和策略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如何在遏制病毒传播的状况下,最大程度恢复和保持正常生活的运行,是所有国家在2022年都将面对的重大抉择。

2022年1月以来,澎湃新闻根据疫情严重程度、人口、经济水平、疫苗接种率和社会开放政策等因素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国家,通过持续采访和追踪调查,将这些国家如何走出奥密克戎大流行,逐步恢复社会开放的经历、经验和教训通过系列报道展现给中国读者。

1056米长的新柔长堤穿过狭窄的柔佛海峡,连接着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和新加坡的兀兰。在新冠大流行暴发前,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陆地边界之一。每天有超过35万人通过这里往来新马两国。

2021年底,在因为疫情关闭边境近两年后,新加坡首次开通前往邻国马来西亚的疫苗接种旅行通道(VTL)。所谓的VTL,其实就是往返于新柔长提上只有10多分钟车程的一趟官方指定“摆渡巴士”。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人黄伟刚是第一批搭乘VTL巴士回到马来西亚的人之一。

新冠疫情发生前,作为长期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人,这条路黄伟刚已走过无数次。然而这一次他的心情却格外复杂。往日的景象在脑海中历历在目。“这一路让人感觉既熟悉又不熟悉,特别超现实。”他对澎湃新闻说。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新加坡施行了严格的“清零”政策。在将病例保持在个位数或两位数的低位近一年后,借着疫苗接种的全面展开、积极的测试和密接者追踪以及严格的健康安全指南,这个拥有550万人口的岛国从2021年6月开始转变防疫思路——提出打造“对新冠更具适应性国家(COVID-resilient nation)”的目标——这意味着逐步放宽社会管控措施,恢复如常生活。

具有高度传播性和更严重致病性的德尔塔变异株曾一度使该计划陷入困境。但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醒新加坡人,必须为“一路上的更多颠簸”做好准备。他说:“我们很可能被迫再次后退几步,然后才能向前迈进一步。但尽管如此,相信最终,我们将找到与病毒共存的方法,并安全地恢复我们喜欢做的所有事情。”

如今在经受了传播力更强,但致病性更弱的奥密克戎疫情“洗礼”后,新加坡政府在2022年3月15日宣布,社会管控措施将进一步放宽,新加坡将进入到与新冠共存计划的最后一个阶段。

抗疫“模范生”新加坡为何会转变防疫思路?又是如何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经受住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波疫情的冲击,一步一步完成了这个转变?

新加坡政府和领导人多次强调,新加坡防疫有两个最重要的目标:保护(民众)生命和保障生计。如何兼顾和平衡两个目标是难点。相比激进的欧美国家,新加坡走的是一条更柔和渐进的道路。在认识到无法完全消除病毒的现实后,做到了既避免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保护医疗系统免于崩溃,也兼顾了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坚持对外开放,让民众越来越有信心恢复正常的生活。

新加坡做的最好的一点,或许是它没有一成不变,而是结合许多国家的有益经验,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以适应当时的疫情。对所有国家而言,新加坡的实践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对象。

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插图一 疫情后空荡荡的新柔长提 两年后的团聚

新马VTL巴士正式开通那天下着小雨,却依旧难以压抑黄伟刚等了两年后终于可以见到家人的迫切心情。

2021年12月20日一大早,黄伟刚早早地起床,再次检查了一遍已核对过无数遍的过关文件后,冒着细雨,出门坐巴士前往新加坡海关。

到了海关,黄伟刚发现一同搭乘首批VTL巴士的同行者并不多。但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情,彼此照应着互相提醒,没有人想在途中因为任何差错而导致不能过海关。

通关的过程比黄伟刚想像中简单和顺利。海关的官员显然已经训练准备好。在提交了护照、疫苗接种证明、在家提前做的快速抗原检测(阴性)后,他顺利登上了“摆渡巴士”。

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巴士行进在新柔长提上 明亮的黄色巴士在新柔长提上缓缓行驶着,黄伟刚却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这是一条他已经走过无数遍的路。以往每次过关卡都是人挤人要等很久,然而这一次却畅通无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