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敏岛超实用攻略,跟着玩就对了

2021-11-16     缘分     41446

每天过海务农

除了采石业,早期岛上的华、巫两族岛民也从事割胶、种菜、饲养鸡鸭,以及出海捕鱼等工作。落叶生根之后,有些一家三代都住在岛上。老一辈岛民百年归老之后,就近安葬在住家附近的坟场。

乌敏岛早期也有养猪场,但后来因排水问题与气味难闻,并且影响生态发展而停止作业。

据悉,目前在岛上继续种菜的住家只有两户。

我在岛上溜达时,认识了其中一户每天从本岛过海去体验农耕生活的夫妇邹志明(68岁)和何明娘(63岁),跟随他们到山上的菜园参观。

他们种植大量的木鳖果,一种从越南和泰国引进的健康水果,取其果肉煮水饮用。

夫妇俩协助岛民亲戚种蔬菜瓜果,在农场里装置太阳能板和抽水机等,将新科技带入乌敏岛这个百年来既没有电源,也没有自来水的农地。

古屋、水井、戏台、学校

我是看了菜农夫妇的锌板屋,才开始留意岛上的建筑。

岛上的50多间木屋,多数建于1930年代至1950年代,分布在码头附近的市街,以及由两个村庄划分出来的马来、榴梿与日落洞三个甘榜。

民宅方面,要属德成的家与老村长的家最为有名。疫情暴发前原本供公众预约参观,现在只能在屋外远望。

不过,德成家门前有一口水井供自由参观。小岛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自掘水井,作为饮用与生活的水供来源。

乌敏岛超实用攻略,跟着玩就对了

井水如今仍然是岛民的水源。

坐落仄爪哇海边的壹号洋房目前是旅客资料中心,可入内参观。

码头与市街中间,有数间高脚屋,椰影婆娑,最能拍摄出代表这个离岛风貌的照片。

乌敏岛超实用攻略,跟着玩就对了

浮脚屋与椰子树,让乌敏岛充满甘榜风情。

此外,大伯公庙前的戏台,曾经充当岛上孩童的课室,也曾遭遇火神光顾,红色幕帘虽已拉上,更能散发民俗风情。

岛上曾经建有分别以华文和马来文教学的两所小学,供岛上孩童上学。公立敏江学校于1952年创办,学校从三四千名学生,逐年下降至最后只剩十多人,最后难逃关闭的命运。学校1985年关闭,2000年被拆除。

与野生动物嬉戏

犀鸟是乌敏岛上常见的禽鸟,我却在上周才在岛上初次遇见它。犀鸟体积庞大,岛民称它为大鸟。它们除了飞行,还喜欢在地上以跳跃方式代步。

那天傍晚,我在码头等待夕阳时,看到一对犀鸟,停在码头入口处的树上,好像在送客。其中一只还飞下来,在地上又跪、又躺、又翻转身体、又跳跃,让我拍到过足了瘾。

乌敏岛超实用攻略,跟着玩就对了

来乌敏岛看到犀鸟的概率很高。

几乎每一次去,都会看到野猪。他们不只在树林中活动,还在马路上大摇大摆行走。幸好整个岛上只有约20辆车子,不容易发生冲撞意外。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看见野猪推倒数辆脚踏车,然后用嘴巴去翻找篮子里头的东西。因此,到岛上旅游,食物最好随身携带,不然野猪和猴子会不客气地不问自取。

说到猴子,曾经看过它们出其不意地从身后抢走旅客手中的食物,猴子也曾打掉我刚从冷饮贩卖机买的罐装饮料。

岛民说,猴子很会破环农作物,新长的木瓜树经常被猴子连头吃掉。

唯一一次觉得猴子可爱,是看到它们坐在树梢上边采边吃红毛丹,然后把红色的壳丢下来,无意中拼出一幅难得一见的满地红图样。

乌敏岛树木茂密,绿意盎然,又有矿湖和废弃的虾池,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在蝴蝶山附近的北干矿湖中央有一个鸟架,经常可见候鸟停靠在上面。候鸟立于静谧的水中觅食的倒影,画面总是让人驻足。

疫情期间游客增

冠病疫情发生前,估计每年约三万人到乌敏岛旅游。根据船夫透露,疫情发生后,国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出国,到岛上游览的本地旅客周末多达两三千人。乌敏岛成了冠病疫情期间国人解压舒心,感受时光倒流,体会异国氛围的避暑离岛。

今日岛上发电机轰隆的声响,取代了早年矿场用炸药爆破采石的声音。

如今码头游人悠闲的步履,拉慢了过去岛民乘搭渡轮赶着过海去上学上班的急促跫音。

人潮的离去,曾经让这个离岛苍老荒凉;人潮的再度到来,让这个离岛成功转型。

乌敏岛超实用攻略,跟着玩就对了

退潮时,近距离欣赏裸露在步道两旁的红树林树根。

乌敏岛旅游贴士

从樟宜村码头乘搭渡轮到乌敏岛,船费每人4元,携带脚踏车过海另外收费。渡轮服务时间为早上7时至晚上7时,来往班次不定时,一旦凑足12人便可开船。周日人潮不多,等候开船时间较慢;周末则排队人龙很长,等待上船时间比较久。

乌敏岛的日落景色怡人,我曾经流连码头的夕阳美景,差一点必须包船回樟宜村码头。 幸好最后仍凑足了12人,乘搭最后一班船回樟宜村码头。温馨提醒,岛上不设住宿,如果错过最后一班船,可请船家安排包船回本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