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冠病毒共存,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这场疫情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消费市场所带来的变革却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在疫情驱动数字消费盛行的时代下,企业该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完成转型升级,抓住合作新商机,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增添羽翼?
11月9日,在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的年度商业资讯大会,“新形态消费与市场趋势:新力量 新升级 新动能”线上论坛上, 由时代财智总编辑宋娓主持,三位本地餐饮与零售供应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共同探讨消费与市场发展趋势的因果,通过线上论坛和互动,为本地中小企业业主及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干货频出的行业分享。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的年度中小型企业资讯商业系列大会,本期论坛由时代财智总编辑宋娓主持
宅经济催生营销新业态
在疫情的驱动下,2020年可谓是本地线上消费蓬勃发展的元年。根据谷歌 2020东南亚地区电商报告,在去年的熔断期间(circuit breaker),新加坡电商平台的使用率激增80%。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他们对于数字化及在线化的态度已经逐渐从“陌生”到“适应”,再到“习惯”过渡。
有市场调查发现,疫情期间有小孩的年轻夫妇是住家消费的主力军。本地食品供应商益口食品(Yocorn Food Enterprise) 经理王丽君在论坛中分享到,疫情催生了住家消费文化——“宅经济”,有鉴于此,益口食品公司开始转向线上销售,通过Facebook、Instagram、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进行内容营销,推广其产品。
根据行业调研机构发布的2021年报告,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最喜欢网购的国家,84.4%的新加坡人是活跃的社媒用户,且60%的新加坡网民在购物前会事先通过谷歌等搜索门户对市面上的产品形成初步印象,之后会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评论、功能和价格上的比较,以确保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益口食品(Yocorn Food Enterprise) 经理王丽君
综合上述新加坡线上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企业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销售战略。王丽君以益口食品的实战经验举例说明,业者需要多平面、进行多渠道的推广;一味发布推广和广告并不是长久之计,内容营销才是线上销售的利器。
中国盛行的“网红带货”在新加坡的市场也许并不适用,因为新加坡的消费者更为理性。因此,企业需要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在控制销售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性价比,增加消费者的复购率。
益口在疫情前的业务主要为B-TO-B端的供应业务,王丽君表示,公司通过线上销售渠道的打通,弥补了本地封锁期间线下市场的亏损,其线上销售额占据了总销售额的60%以上。“我们发现线上线下必须并驾齐驱,一起下功夫才能保证公司的业绩持续上升。”这也是王丽君对未来的销售方式的看法。
品牌建立与数码化趋势
对于餐饮与食品制造业而言,新形态下的消费市场除了要求企业加快融入数字技术外,在品牌与市场营销方面采用新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本地餐饮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维众咨询(Wemedia Consulting)创始人任悦在分享中提到,一个新的餐饮品牌的建立,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是重要手段。
比如,有些餐厅通过抽签、留言等小游戏增强用户间的共鸣;通过引入“鱿鱼游戏”等时下热门的电视剧情节设计游戏,延伸用户的消费场景,从而扩大自己的用户池。
不仅互联网企业需要做用户增长,餐饮等传统业者更需要不断扩张。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做餐饮品牌?任悦建议,私域流量是关键。一些餐饮店家通过外卖的方式在线上打造品牌,并通过社群运营的方式做推广与营销。
“以前门店业务比较好,所以大家不是特别关注这些线上的这些平台,但是现在,在疫情的冲击之下,随着更多的线上销售或线上互动行为出现,拥有自己的品牌的私域流量就变得更加重要。”任悦分享道。
司尔亚司数据信息有限公司(CEIC)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的房价增长在今年9月达到7.3%,相较于6月份的7.1%仍有所增长。其中四房公寓最为抢手,其次分别为三房公寓,五房公寓,两房公寓以及一房公寓。
维众咨询(Wemedia Consulting)创始人任悦
疫情之下,安全管理措施、社交距离限制等规定对传统餐饮企业带来不小的打击,造成客流量锐减。在收入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餐饮业主如何节约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并控制好供应链的稳定成为一个难题。
“中央厨房”可以作为上述挑战的解决方案之一。对于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而言,“中央厨房”解决方案在节省店面房租的同时,也能为餐饮店增添更丰富的销售品类。因为除了做餐饮,中央厨房也可以生产制造能够进入零售市场的产品,无论是摆在门店卖,亦或是进入各个线上渠道、线下超市,皆可为传统餐饮业扩大收入来源。甚至而言,这些餐饮门店可以从餐饮服务业转型为食品制造业,从而享受更灵活的发展空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