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搭乘巴士,还有私召车入境
有的拖着行李在关卡等候雇主接载
大马当局规定不能在长堤上行走,不过还是有大群人直接步行
这一幕幕,感觉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而大马的官员今天泄露了口风,也许,这一幕会重现?
不过现在还是疫情时期,预计到时人太多也有可能会限流什么的。
除了大马陆路开放日子敲定(截稿前,是马国单方面宣布),其实还有一件事牵动着大家的心。
那就是鱼丸。
它算得上是新加坡特产之一。 白白嫩嫩,Q弹爽滑,下火锅煮汤都很好吃。
不只是本地人爱吃,新加坡出口也很多。
然而就在近期, 中国海关总署通报发现,新加坡出口的冻熟白鱼丸的包装上携带新冠病毒, 检测结果阳性!
到底怎么回事?
新加坡冻熟鱼丸包装“带毒”
哪里出现了问题?
中国海关总署官方通告内容如下:
因从进口自新加坡的1批次冻熟白鱼丸的1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按照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的规定, 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新加坡水产品生产企业Ha Li Fa Pte Ltd(注册编号为NY12G0001)的产品进口申报1周。
也就是说确有其事。
新加坡出口的鱼丸冷冻包装上竟然携带新冠病毒,并且已有企业因为这个事情影响到正常业务。
这个事情发生在上周11月11日。从当天开始算,“暂停进口申报1周”到今天截止。
但谜题并没有到此为止。
比如最关键的就有2个问题:
问题一:新加坡的鱼丸冷冻包装上为什么会出现新冠病毒?
问题二:出现鱼丸包装带毒情况,我们还能买吗?
咱们尽可能来分析下。
1)冷冻包装出现病毒,接触过鱼丸包装的各环节人员是否感染新冠
病毒是不会自己跑到包装上的,所以只能推测接触过包装的人携带病毒。
从本地生产到最终出口运抵海关,当中可能接触过鱼丸包装袋的至少包括:本地工厂职工、两地搬卸工、海关检查人员。
海关检查人员的可能性基本排除。他们是对一批次的其中1样进行抽检,接触到包装袋的时候,全套防护装备也是规定。
搬卸工携带病毒的可能性,比工厂职工的还要小一点,但不是没有。
如果出问题的话,可能是搬卸运送过程中,人员没有戴手套、口罩或者防护服等装备。
来源:meat machinery | 示意
因为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人传物,据研究赤手接触的感染几率会更大一点。
最后剩下工厂职工,可能性或比较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是现在新加坡跟病毒共存,检测流程比较宽松。简单说下网友碰到过的情况:
抗原快速检测阳性,没有症状,也没有去诊所
确诊新冠,在家康复,7天结束隔离
感染了新冠,但什么症状也没有,照常生活外出
也就是说,患者本身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但检测跟检测结果之间还存在矛盾。
新冠核酸检测(PCR)跟抗原快速检测(ART),它们对病原体碎片有感应,但是不能确定病毒是否还在活跃。
来源:纽约时报、todayonline
去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家就已经发现:
一些感染新冠的人在不具传染性或病症以后,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月内,核酸检测(PCR)都可能阳性。
原因就在于就算没有症状,体内或许可能还存在病毒。
这也是为什么边境要设隔离期的原因。尤其是中国,14天、21天的隔离就是为了更好地排查。
所以依此推测,有可能该厂职工属于以下情况:
职工不知道自己感染,照常工作;
职工知道自己感染,但没有大碍选择照常工作;
职工刚从自我隔离/康复,就回厂工作
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如果源头是职工,那么身体内应还存有病毒,才会接触传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